第202章 剧组夫妻
张扬从小生活在环境中,不论他信仰,还是反对,亦如是像他此时一样无所谓,他都被环境左右着,就算他重生,也不能改变什么。
现在的观众还会有人能看懂《江边的汪海洋》,几十年后,很多人都看不懂,张扬设置三层环境,世界,大陆,还有家庭。
记录杀鱼,这是因为日本人喜欢吃生鱼,另外还有一层意思,日本也像美国一样,曾经屠杀过。
波德莱尔诗句:
我是伤口,又是刀锋
我是死囚,又是屠夫!
被判处终身微笑,却始终张不开嘴笑。
松本俊夫的电影《蔷薇的葬礼》中,故事讲述新宿的一间地下同志吧的异性装扮癖男妓彼得谋杀了他的母亲,跟他的父亲同居,父亲切腹自尽,艾迪戳瞎双眼。
三亚,东京,哈市。
三座城市,代表三种不同符号,同时时间很敏感。
2004年的17年前,大陆发生过很多事,年份由汪海洋的年龄代替。
2004年的28年前,国内发生更大的事,这是理想主义者杜基培偷渡到日本时间。
杜梅的年龄38岁,2004年的38年前,亦发生很多事。
东北人为何到三亚,这有特定事,并非是害怕冷。
拍摄三亚的戏份,以汪海洋第一人称视角展开,他的视角中,看到父亲与年轻女人发生关系。
随后以他的视角展开,汪海洋目睹母亲抛弃他,目睹自己父亲回忆着母亲,目睹着童年玩伴离他而去,目睹学校老师,如何商议整治学生。
当汪海洋推开门,以他第一人称视角,过渡到第三人称视角,就像《机遇之歌》一样。
父子两个人爆发争吵。
前几年村上春树写过一本小说,名字叫:《海边的卡夫卡》。
这本小说中,母亲带着比自己年长的姐姐离家出走,不知何故却抛弃了自己亲生的儿子。田村卡夫卡从未见过母亲的照片,甚至连名字也不知道。
《江边的汪海洋》也是一样,他没有母亲的照片,也不知母亲名字,因为父亲没有告诉他。
他背着包,奋力奔跑在火车站台,此时火车已经开动,汪海洋拼尽一切追赶火车,最终他上车离开三亚。
…………
在电影开拍时,雷佳因演的还可以,他很适合演一些小人物。
张扬拿着对讲机指挥:“你自由了,闭上眼睛!”
雷佳因闭上眼睛后,张扬喊了一声咔!
《江边的汪海洋》这部电影拍摄简单,采访,新闻画面,照片,大量加入其中,还有大段大段字幕。
比如两个人要上床时,字幕会提醒观众看电影。
随后几天,拍摄幻想戏份,还没成年的汪海洋想尽快到哈市,他幻想自己成为孙悟空,可以腾云驾雾。
汪海洋真让雷佳因穿上孙悟空戏服。
他调侃着:“演这部电影过瘾吧,不知能演现代,还能演玄幻。”
玄幻这个词是新词,因为起点已经创建,很多人在上面写小说,张扬也喜欢看小说,他是资深网文爱好者。
起点最不应该,就是被盛大收购,成为盛大旗下子公司,记得后来被鹅厂收购,这才有大量网文被改编成电视剧。
当然!
鹅厂也是真黑,作者的小说被改编,卖出去一千多万,只分给作者十几万。
雷佳因穿上孙悟空戏服,在巨大背景板下,开始吊威亚。
身上被勒着,当然不舒服,拍摄第一遍他很不习惯,张扬笑着说:“多拍几次就好,你升空后,翻一个跟头,然后拿着金箍棒比划两下,到时就放你下来。”
这段可以用特效,但是张扬想明年参加柏林电影节,特效要做几个月,时间来不及,国内的特效,还不如不做,第一软件不行,第二做特效很少。
当雷佳因被放下来后,三亚的戏份拍摄完成。
《江边的汪海洋》这部电影,一半是电影,另外一半是各种乱七八糟。
就像《蔷薇的葬礼》一样,插入各种乱七八糟东西。
拍戏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工作,电影筹备过程乐趣很大,拍电影时很枯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