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赵昉当初就要给他恢复官职,可赵谦自己不愿意,他是武将的身份,恢复后只能回到军中,因而推辞了。
现在人没了自然无需担心这,只是不在汴京城难为赵昉奔波了,不过把人家女儿娶了,奔波一下又如何。
赵祯见到刚刚回去的儿子又来了,好奇的问他后知道这事,也不迟疑的叫来吏部尚书陈旭道:“故高阳关将军赵谦去世,朕欲赐其五品横班,卿觉的授予哪个官职为好呢?”
陈旭一听横班,眉头就皱起来,宋代武臣的官阶,正五品以上极难获得,多少人征战一辈子,名为大将都还是从五品。
张口想要拒绝,突然一怔:“不对,赵谦那不是太子殿下宠爱的御侍之父吗?”
想到这他看一眼赵昉,拱手一礼道:“殿下节哀!依臣看来,不如定为东上阁门使,既是哀荣也能显示皇恩浩荡。”
还真不是陈旭喜欢拍马屁,而是他本身就是太子党,他是章得象的同乡和学生,韩琦和王安石的好友。
有这样的师友他自然是妥妥的改革派,而从庆历新政实行以来,改革派跟太子党渐渐就被人视为等同了。
随着时间推移,原本不属于太子党的改革派,也自然而然的承认自己是太子党。
反正自己说不是人家也不信,不如索性就是,你们还能奈我何。
可既然自己承认了,自然对赵昉就会特别一些,总不能嘴上说你是我老大,背地里不认吧,大宋朝的士君子没这么不要脸。
赵昉听他这话也大喜,看来不需要自己耍赖皮了,五品是个分界线,大宋朝只有五品官才能封妻荫子。
五品以下属于个人荣誉,五品之上是家族荣耀,可以给母亲上诰命,册封妻子为诰命。
当即还礼谢过说:“让陈卿费心了,就东上阁门使吧。”
陈旭含笑点头自去处理这事,赵祯迟疑着说:“太子不会又要南下吧?大臣们那爹爹这事可帮不了你呀。”
赵昉的确纠结这事,不跟赵盼儿一起去吧,又担心她哭坏了身子,可自己是太子,再也不是当初的魏王,可以任性。
要是去的话,朝臣们肯定会堵门劝谏的,到时候弄出大风波来,赵祯真的会哭。
思前想后,最后咬咬牙道:“爹爹放心,儿子长大了不会莽撞,让小正子带人护送盼儿姐去,儿子这次不去了。”
赵祯一听大喜的欣慰道:“好!好!那爹就放心了,让内臣准备一份祭奠仪礼一起送去,也算对唐明宗的尊重吧。”
赵昉原本还听的直点头,这最后一句让他浑身汗毛炸起,惊愕的失声叫道:“爹爹说什么!你你……如何知道这事的?”
唐明宗是李嗣源的谥号,后唐李存勖的儿子,赵延寿的岳父,等于这话直接点出了赵盼儿的身份,如何让他不惊。
自己的太子府有皇帝皇后的耳目不奇怪,可这事自己严厉警告过,还敢有人传出来,这不科学呀。
要知道皇帝不是忌惮自己才监视的,而是担心自己安危才埋下的耳目,正常只要不是自己出幺蛾子,密探是不应该把事情禀告给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