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昉摇着头,眼圈红红的:“爹爹老了,儿子还整天玩,刚刚看到爹爹的两鬓都白了,儿子不孝,今后再不敢胡闹了。”
“原来是这回事!”
大臣们同样吓一跳,以为他又要整什么呢,听到这话纷纷松口气,同时也纷纷点头称赞起太子终于懂事了。
包拯突然想起范仲淹那天说的话,看一眼老范,见他对着自己微微点头,马上明白的示意他自己知道了。
随即上前一步,拱手道:“臣有本奏!臣建议太子监国,皇上可以修养一阵,保重龙体才是根本。”
“臣附议!”
范仲淹马上出列附和,赵祯有些凌乱,不是说好了今天的议题是处理赵盼儿之事吗,怎么全都乱了。
赵昉也懵圈,自己的确刚刚心情激荡,想要替父亲分担一些,可不是说要监国啊。
太子建国一般只有皇帝出京,或者重病在床不能理政,哪有皇帝好好的太子监国的道理。
历代皇帝其实很担心太子监国的,因为那意味着皇权被分走了,虽然那是亲儿子,可还是会威胁到皇位稳固的。
贤明如李世民都是如此,否则也不会有李承乾造反的事,要不是他担心儿子分走自己的权利,干嘛还要宠信李泰,不就是为了制衡太子。
只是让他没想到,由于自己的昏招,让李承乾感觉到威胁,地位不保,这才开始放纵的。
在这之前李承乾其实没做过出格的事,汉武帝同样如此,忌惮太子刘据,才有巫蛊之乱发生的。
上下五千年,有史可查的只有赵宋的皇帝,极少忌惮太子分权,宋太宗的太子都跟他对着干了,还不曾想过废掉太子。
要不是太子自己疯了,皇位还是他的。
“此事待一会儿再议,先说说御史联名奏请太子御侍不当之事吧。”
赵祯沉吟一下没有答应,而是提出先讨论议题,并叫赵昉起来。
众臣一听也有道理,几个御史顿时兴奋起来,同知谏院吴奎也眯着眼,看一眼赵昉。
侍御史钱公辅上前一步道:“国之将来莫重于储君,今我朝太子聪慧仁义、有目共睹,天下臣民无不为之振奋,奔走相告我大宋将来可期,故太子后宅亦为重中之重,此乃日后天下母也!今有曹氏御侍者,虽无魅惑储君之言行,然其父有通敌之嫌疑,有伤太子之盛誉,臣知此事与其无关,但为天下故,请太子割爱去其封号,所谓防微杜渐良有以也!请陛下决断。”
赵昉听的一愣一愣的,这大道理都被你讲完了,不愧是文臣的嘴,杀人不用刀啊。
“臣反对!”
正当赵昉寻思着怎么反驳他时,一声铿锵的反对声响起,他一看惊喜莫名,竟然是韩琦出来反对,这是意外之喜呀。
只见韩琦跨前一步,一脸肃穆的对赵祯拱手后,站直身子转面对着钱公辅。
“钱御史此言差矣!既知曹御侍无过,岂能以猜想之名贬黜于她,若可以用日后可能之事问罪他人,那这天下将人人自危,为政者切记赏罚分明,岂可以莫须有之名为借口,此乃乱政之开始也!”
莫须有当然不是秦桧独创的,这词语本来就有,只不过被秦汉奸用来构陷岳爷爷罢了。
现在是仁宗朝,怎么可能让这罪名通过,难怪韩琦会反对,你这罪名太混蛋了,没抽你算是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