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刘昌祚的问话,李源无奈的叹息道。被自己这些同族的短见给无奈的。
其实他自己以前何尝不是,在投降之前他也是心中惴惴的,只是迫于大军压力不得不投降罢了。
黄头回鹘位于甘肃、青海和新疆一带,西边最远处是若羌,腾格里沙漠的东南边缘。
这一支后来由于伊~斯~兰~教的东扩,被迫迁入酒泉一带,跟汉族和蒙古族融合,形成后世的裕固族。
但在宋代由于高昌回鹘是佛教国家,他们远离伊~斯~兰~教国家,并没有感到灭族的危险,因此还在嘉峪关外游牧。
但其实此是危险已经靠近,因为隔着沙漠的另一端,于阗已经被灭了。
并且北宋时期的西域,沙化现象还没那么严重,沙漠的面积远远不如后世那么广阔。
约昌城就是建在沙漠之中,可后世早就没了这座城池,,被淹没在黄沙之中诉说着岁月的变迁。
约昌城位于若羌和且末中间,后世腾格里沙漠的东端,此时已经开始荒漠化,但还能游牧和种植干旱类庄稼。
宋军只要占据这里,就能作为一个基地,沿着沙漠边缘西进,直插于阗跟喀喇汗王朝东部大汗来个亲密接触。
刘昌祚最终同意李源的建议,派人去黄头回鹘商谈,这次不是谈他们归附的事,而是拿着高昌回鹘的求救信给他们看。
告诉他们唇亡齿寒的道理,要是顶在前面的高昌回鹘灭了,那喀喇汗王朝下一个目标肯定是他们。
因为只有他们最弱,北面的契丹人喀喇汗王朝不敢惹,东南的大宋他们更不敢惹,那剩下的只有他们跟吐蕃了。
别无选择的黄头回鹘各部,在明白危险将至的情况下,只能选择联合在一起,同意让宋军过境,并承诺护送粮草和保护后路。
正好这时王中正传来一道好消息,位于吐蕃诸部中的山羌部族,被他收服,宋军在雪区内兵峰到达班公湖。
王中正这回是狠下心来,这才带着五千军队深入后藏地区的,之前的战斗他的功勋不大,让他有种羞愧的感觉。
赵昉派出三个内监去西北,李舜举和李宪都立下大功,唯独他只有一些小小的功劳,这如何能忍。
因此唃厮啰归附后,他就自告奋勇去青塘地区,先是整编唃厮啰的军队,顺利完成后发现山羌诸部挡住了唃厮啰部跟吐蕃其他部族之间的道路。
青藏高原在这时代并不是只有吐蕃人,还存在不少的羌胡部落,所谓山羌是指羌胡的一支,应该是氐羌的后裔,习惯山地生活。
大约在昆仑山脉中部一带,王中正一想收复这些部族应该是大功一件了,当机立断的率领五千人马去了。
而这次他赌对了,山羌部族并没有多大的野心,本来平时就受雇于吐蕃各部,帮他们争夺地盘,唃厮啰的军队中也没少这些人。
见到大宋军队到来,再听说强大的唃厮啰都投降了,还被赐封为世袭罔替的郡王爵位,这些部族的头人心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