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昉的移民策略百官都支持,可见他下旨从河北和陕西、山西挑选移民人选不解,当即就向他提问。
赵昉眯眯笑着说道:“此次移民朕打算一石双鸟,腾出河北和山陕部分土地出来,改为屯田,解决驻军的就粮问题。”
大臣们这才恍然大悟,大赞他此计甚妙。
宋代虽然是以募兵制为主,但军队同样要屯田,只是不如明朝的卫所制那样,只靠屯田为报酬罢了。
明朝的卫所制,朝廷是不给军队发工资的,所有的收入都从军队自己种田上得来。
宋代却是另一种制度,这就是募兵制,起始于五代时期,如果说按照世界军事反发展史来看,募兵制比卫所制更进步。
后来的欧洲军队,采用的就是募兵制,但这制度还是中国最早开始的。
但募兵制有个极大的缺点,那就是费钱,后世的职业军队其实就是继承募兵制,即使是义务兵也有募兵制的影子。
那就是国家要负责军队的衣食住行,还要发工资。
这对国家财政是极大的考验,可以说北宋就是被庞大的军队给拖垮的,其他的什么昏君、贪官等等,其实都是可以挽回的,唯独财政无法承担才是重击。
赵昉改变军制,但并没有改变募兵制,因为改用卫所制度办不到,天下的土地就那么多,到他接手大宋时,几乎没有空地了。
没有土地自然就无法让军队自给自足,前面说过宋朝军队也有屯田是没错,但军田的数量极少。
加上大宋不禁土地兼并,更是对屯田雪上加霜,这几年随着开疆拓土,疆域是扩大了,但能耕种的土地还是不多。
交州省能够做到自给自足还能有盈余,那是因为那里的气候和土地适合耕种,东番也可以做到。
可甘肃、青海、新疆根本无法做到,就连整个西夏被吞了,也是放牧的地方多了,种粮的土地没多少。
赵昉这些年一直在鼓励从商,就是为了把豪门大户手中的土地置换出来,收归国有后转为屯田。
当然不都是交给军队屯田,屯田分为两种,一为军屯一为民屯,军屯是保证军队粮食不缺的,民屯是组织那些无土地百姓耕种。
熙宁九年十一月开始的移民,一直到第二年八月才结束,这还是人数不多,否则没那么容易。
但这事的确给大宋带来巨大的效益,数十万的宋人到了釜山,虽然不能跟当地人通婚,但可以来往交流。
很快就改变了附近的高丽人生活习俗,而且这趋势在向外扩展,原因很简单,这时代的大宋是整个东亚,人人效仿的对象。
以前海外之人只能从商人那里听说一点,还有就是他们官方学习回来传播一些,就已经让本地之人纷纷效仿了。
现在集中一个地区都是宋人,更清晰的让他们看到、学到大宋的礼仪、习俗,甚至连骂人的话都被学去。
这种汉化现象是极好的趋势,消息传回后,赵昉都想继续移民,扩大在高丽的聚集点了。
新书《大明万户侯》开了,请各位喜欢明朝的兄弟收藏、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