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过去,当太阳挂在东山之巅。大秦帝国二世皇帝的诏书,便在天下城池乡野名山大川的国人们中间流传开来。
特别是北地等郡,皇帝诏书的颁布,顿时成为比函谷关之战大胜,更为令人振奋的喜讯。
各郡县不断派人向各县国人中宣读朝廷诏书——一时间,朝廷成立赈灾指挥中心,二世皇帝决心全国救灾的消息传开。
对于各地百姓而言,他们都有各种各样的合理合法的理由,围在县府,等待朝廷的开仓放粮。
毕竟这一次,灾难事发突然。北地各郡来不及抢收,损失惨重,近乎于颗粒无收。若是朝廷不出手,恐怕各地百姓将会伏尸于野。
受灾各郡郡守也坐不住了,纷纷在附近的山村里看了看,回到县府将具体情况抄写成册,快马加鞭送往咸阳。
令各地郡守感到欣慰的是,各县县令亲自,独身一人跑遍了全县,深入民间乡野了解灾情。
在这个千钧一发之际,大秦帝国朝野罕见的凝聚在了一起。无论是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还是八郡官吏。
纷纷以救灾为中心,全面了解北地三郡的灾情,火速禀报咸阳朝廷。
大秦帝国老秦人,也罕见的没有因为食物大起杀戮。原本风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因为胡亥的一纸诏书而化解。
大秦帝国的凝聚力,向心力,正是不断地形成。一个崭新的大秦帝国,正在中原的西方如日方升。
……
终于,胡亥接到了各地飞马送回的紧急密报——北地各郡民心安抚,人心惶惶之局瓦解。
与此同时,渭水平川的大雨缠缠绵绵地下完了,北地各郡的冰雹天灾也落下了帷幕。
这个时候,正是太阳刚刚晒干地皮的时候。胡亥看完密报,打马出城,沿着咸阳向北的直道飞驰出十余里。
望着遍野青黄相接,阳光明媚,胡亥心中的阴霾也终于淡开了一些。
……
站在山头,胡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民心惶惶之局破解,接下来应该如何救灾,安定受灾百姓。
在弱肉强食的后战国时代,任何诺言和盟约都是不可靠的。函谷关外的天下相王,不过是一场瓜分利益,没有硝烟的战争。
不管他如何费尽周旋,大秦帝国与天下诸王互为仇敌这一点,谁也改变不了。
那怕有函谷关外立约,也难保天下诸王的心思,不再这个时候发生变化。
大秦帝国灾难频繁,关外诸国不可能视而不见。此时此刻,大秦帝国真正意义上面临着灭国之危。
胡亥清楚,大秦帝国要消除这次灭国之危,函谷关,武关的防守固然重要,但这决不是消除危难的根本点。
最根本的是,大秦帝国必须消息传出去的这段短暂时日有所作为,至少要彻底解决冰雹灾难的后顾之忧。
将内忧外患,变为外患!
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精光,他清楚有函谷关与武关在。大秦帝国就算是兵临城下,也能够坚持不少时日。
甚至于函谷关与武关被破,凭借咸阳城,都能够步步为营,退入陇西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