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听完,只是微微点头,而后看向杜如晦,“杜卿家可有言?”
杜如晦从众臣中走出,朗声道:“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此必战。只有此战,大唐方能安定些时日。若是安抚,只会示敌以弱,让敌更加变本加厉。臣以为,当令尉迟恭,罗艺从南袭击突厥。若是大胜,可趁此胜,与突厥谈判。”
杜如晦的这番话,看似是要和突厥打。
但打的目的,已经变了。
原先的目的是要将突厥的军队,全数歼灭。
而现在的目的,是想要依靠一场胜仗,来与突厥谈判。
至于如何谈,恐怕免不了予财,和亲。
看来对于能不能守住长安城,杜如晦也没多少信心与把握。
故而出此稳妥的办法。
李世民听后,还是点点头。
对比于诸位大臣,他更想听听李北的意见。
李世民看向李北,开口询问道:“李卿家有何见解?”
此话一出,忽听外面有人高喊,“紧急军情!紧急军情!”
不多时,一名士卒跑进宫殿。
他的背后,插着四枝箭矢。
有两枝箭矢,已经贯穿了他的小腹。
丝丝鲜血,顺着箭头,滴在地上。
那名士卒开口言道:“紧急军情,突厥大军已攻破高陵。突利可汗率领八万大军为先锋,预计明日抵达长安。”
“这么快?!”房玄龄惊诧一声。
之前在殿内说的情报,是昨天送来的情报。
结果这才一天,突厥大军就已经快到了长安。
或许是为了回答房玄龄的问题。
那名士卒开口道:“突利可汗所率领的八万骑兵,其座下乃是似狼般的妖兽。身形迅猛,疾速而行。过山川河流,如履平地。高陵将士还未逃远,便被追上,一一射杀。我若非有先祖遗留之符,恐也死矣。”
他对着李世民抱拳,“请殿下早做决断。”
“此次算你一功,等伤好再行封赏。”李世民对着太监使了个眼色。
太监会意,将那名士卒带了下去。
那士卒刚离开,朝堂内的诸位大臣就像是炸开了锅,议论纷纷。
李世民一拍桌子,“肃静!”
声音不大,但能清晰地传入众人耳中。
众人停止议论,看向了李世民。
李世民则看向李北,“李卿家,有何言之?”
李北思考了一会,开口说道:“小臣赞成杜公之说。不过,此战不是为了能合谈,而是为了将这些突厥大军吃掉。”
“好大口气,突厥大军难道是纸糊的不成?”有位大臣不满李北之言。
在他看来,李北就是断送大唐的活路。
若是真的要打国运之战。
那就再无和谈的可能。
关键是,还打不赢。
李北听到这话,也不气恼,而是冷静地分析现如今的局势。
喆利可汗派遣自家弟弟突利可汗率领八万狼骑,率先来长安。
不就是来试探一下,到底有没有什么圈套吗?
至于为什么试探,还不是见李世民在长安城,心动了。
想要攻破长安城,灭掉大唐。
但是,他又看攻打大唐城池,太过于顺利。
怀疑其中有炸。
所以派自己的弟弟试一下。
如果没有危险,大军压上,如果有危险,后方大军随时能够支援。
八万狼骑。
就算有陷阱,有圈套。
也能支撑到大军支援。
李北估计喆利可汗就是这般想法。
他开口对李世民说道:“小臣有两策,皆可解如今困局。”
“噢?”李世民来了精神,坐直了身体。
他知道李北一定能想出策略。
但没想到,这么快。
并且还是两个策略。
众位大臣也看向了李北。
他们也想听听李北的两策是什么。
李世民对李北说道:“速速将两策道来。”
李北思索了一会,言道:“喆利可汗分八万兵为先锋,想要试探我大唐虚实,实属昏招。一策,可令尉迟恭从南进攻,令程咬金从北进攻。在喆利可汗反应过来前,吃掉这八万先锋。暴露我等设下的圈套,让喆利可汗胆寒,不敢继续进犯,只能退守北境。”
众人思量。
李北继续道:“此策不美,若行此策,难收复已失城池。”
李世民点点头。
虽然李北的计策能够震慑住喆利可汗,但也只是震慑,让喆利可汗不敢继续进攻,以免落入圈套。
“第二个策略是什么?”李世民开口问道。
“二策,围点打援,分割战场,缓慢蚕食。”李北不紧不慢的将想法说了出来。
李世民眉头一皱。
李北的话,让他有些听不懂。
他开口询问道:“何意?”
“殿下,这八万先锋军,我等可主动出击。八万先锋军,我等只需要灭掉四万,而后围而不杀,等待着喆利可汗的支援。若是喆利可汗只派出少许兵力,前来营救。我等可联合尉迟将军与程将军围杀喆利可汗的支援军队,一点点蚕食喆利可汗的军队。若是喆利可汗调动大军,可让尉迟将军,程将军在侧方骚扰,李靖将军则率领北境将士痛击喆利可汗后方,让喆利可汗首尾不相顾。只能被我大唐慢慢蚕食。”
李北对李世民抱拳,“四十万,不,就算突厥大军有六十万,也不足为虑。土鸡瓦狗尔。”
李世民嘴角微微上扬,倒是能看出来明显的高兴。
李北画的大饼,他吃的很开心。
他询问诸臣道:“诸公,以为如何?”
众位大臣相互对视了一眼,没有说话。
他们也不知道这计策是好,还是不好。
这计策,一环扣一环,感觉十分可行。
但总感觉又有些离谱。
杜如晦与房玄龄也互相对望。
他们在用眼神互相交流。
在杜如晦看来,这计策是好,但是对于细节的把握,格外的严苛。
若是有哪一方面做的不到位,或者是哪一方面出错,都会形成满盘皆输的局面。
换句话来讲,就是容错率太低了。
细节上不能有一点错误,并且突厥也必须按照李北猜想的那般,才会成功。
否则只要有一点失误,突厥大军就能打破包围,化被动为主动。
到时长安危矣,大唐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