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正德皇帝看着手中的写着“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的纸条,听着王资那冷嘲热讽的话,在沐儿的面前停下了脚步。
王资这十个字直接向正德皇帝揭露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全大明的官员中,没几个是干净的。
如果这些官员真的都是清若白莲花,他们又何必花大价钱来买王资的一个字呢?
王资用一字纸条在京师内骗人圈钱,
骗只骗心中有鬼人,
圈只圈来路不正钱。
正德皇帝自己都没注意,自己那可以捏爆磐石的双手,已经将沐儿交给自己的纸条的一角捏碎了。
沐儿站在正德皇帝面前,近距离感受到了正德皇帝身上因为暴怒而散发出的气场,
结合正德皇帝身后那批带有血煞之气的锦衣卫,让沐儿被吓得腿都有些微微打颤了。
王资也感受到了正德皇帝的散发出来的气场变了,于是对着正德皇帝喊道:
“公子不会是想赖账吧?”
“京师里人人都知的,我这些字画价位就是一字一百石,”
“妇孺皆知、童叟无欺的价格,公子可千万别因嫌贵就赖账了!”
听到王资喊话后,正德皇帝突然间忍不住笑了,
笑的比刚刚发现王资没有背叛自己时的笑容还要爽朗。
正德皇帝一边发出爽朗的笑声,一边在锦衣卫的护送下,走出了东海酒楼,向地安门方向走去。
“哈哈哈哈,王掌柜别小瞧了本公子的品性,本公子怎么可能赖账。”正德皇帝背对着东海酒楼,高举手中那张一角微微撕碎的纸条,对王资喊道。
被正德皇帝气场所震慑到的沐儿,则是依旧心有余悸的站在原地,王资走了过来,摸了摸沐儿的小脑袋。
在感受到那双熟悉的手所散发出的温暖后,沐儿的心情逐渐恢复平缓。
又过了好一会,终于恢复如常的沐儿向王资问道:
“夫君,那个公子是何人?”
“看上去还没夫君你大呢,怎么感觉像一只吃人的猛虎一样。”
“你觉得他是一只猛虎?”王资说话的同时,心中有些想笑。
“嗯。”沐儿点点头回答道。
“只不过是天底下的凯子头头罢了。”王资在心中想道,却没有说出口。
王资摇了摇沐儿的小脑袋,然后对她说道。“今天夫君给你做一道鱼香肉丝,想吃吗?”
“嗯!”沐儿听到鱼香肉丝后,双眼都冒起了金光。
在将沐儿的注意力转移到饭菜上面后,王资站起身来,准备走向后厨。
站起身来的王资瞟了眼正德皇帝与一群护卫渐行渐远的背影,就微微的笑了笑。
正德皇帝此时则是用比来时还要难堪的脸色,向地安门方向走去。
在快要走到地安门前时,正德皇帝挥了挥手,身后一名锦衣卫百户就走到了正德皇帝身旁,俯首听从正德皇帝的安排。
“你去王资在京师外设立的那个流民安置点,把所有给那里送过粮食的人的名单抄一份,然后送到朕的手中。”正德皇帝低声道。
“诺。”锦衣卫双手作恭的答应道。
“去吧。”正德皇帝说道。
“诺。”锦衣卫转身点了几个人,带着这几个人就向宣武门方向走去。
正德皇帝则是回到了紫禁城中。
外有暴元余孽虎视眈眈,内有朝中众臣上下一心,这大明真不愧是最好的朝代。
正德皇帝在宫中静静的等待锦衣卫将流民安置点的名单拿来,
而另一个锦衣卫,现在则是满脸愁容的坐在自家书房内叹气。
“边境九镇,圣上要监视其中八镇的粮仓变化,还都要锦衣卫的世袭新人,从哪给陛下找那么多人呢。”牟斌一个人喃喃自语道。“更重要的是,如果那个小子说的话是真的该怎么办呢?”
大明边境上有九座重镇,而且每一镇中不是只有单单一座主城,还有数座与主城联防的副城,
这些城镇中的所有粮仓加起来少说也有上百座,
至少也要派遣上千名锦衣卫才能完美实现正德皇帝所说的那种监控力度,
除了锦衣卫中人力不足外,牟斌还在担心另一个方面——边境安全问题,
如果正德皇帝只是整顿其中一两座重镇,牟斌也不至于担心出乱子。
但是正德皇帝要是在调查完军粮仓库后,一次性大规模的整顿八座重镇,
到时候出现了哗变与逼反怎么办?
牟斌当了几十年的锦衣卫,却从来都没有经历过如此大规模的清查活动,
万一真的将边军中的贪腐之人逼反,再来一次京师保卫战也不是不可能。
“算了,想那么多也没用,还是想办法处理好眼前的事情吧。”牟斌摇了摇脑袋,看向了面前的那个指派名单。
牟斌已经在这几日陆陆续续的指派大量锦衣卫前往大明全国南北了。
老练的牟斌也知道不能打草惊蛇,他除了指派部分符合正德皇帝要求的世袭锦衣卫去监视各地粮仓外,
还派遣了部分锦衣卫前去大明各地调查倭寇、走私与贪腐等其他问题,
牟斌总共外派了数千锦衣卫,其中只有一千余名锦衣卫是真的派往的北方各个军镇,
这一千余名锦衣卫中,只有五百余名锦衣卫去十二时辰不间断的倒班监视粮仓,
他们的监视很快就能得到结果了。
弘治十八年、
腊月初八,也就是俗称的腊八节,
腊八节有多种多样的起源说法,
其中一种就是说腊八节本身是起源于佛家一个与释迦摩尼有关的日子,
传入中原后,由于地朝北方本身就有腊月挑选一日祭天的传统,
在两种文化的结合下,一个印度人的重要时日变成了地朝北方人农历的一个节日的确定日期,
真是想想就觉得有趣,原来印度人也在几千年前用农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