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里面,原来这酒是山民,他们村子有几千人吗?这么说来,山民很多?”李渊问道。
“山里山民有多少,儿臣不知道,不过他们村子,人数确实不少,不过很多都是最近一两年搬过去的,因为很多房子,都是新建的。”李建成眉头微微一皱,思索着说道。
“查!查清楚到底有多少山民。”李渊敲敲桌子说道。
“父皇,不止是秦岭,其他大山,也要查,一来防止有人隐匿人口,二来可以给朝廷增添人口,这么多年的战乱,肯定有不少人躲进山里。”李世民建议道。
“你们一起查,这事不能让世家做。”李渊严肃的说道。
“父皇,可以给一些地方官员,下达密旨,让他们一起查。”李世民又提议道。
“嗯,有道理。”
“父皇,平阳封地甚小,不如把秦岭划到她名下吧。”李建成提议道。
“秦岭?这对平阳不好吧。”李渊迟疑了一下说道,他并不是觉得秦岭太大,主要是秦岭全是山,没有产出,没有佃户,容易让人说他吝啬,或者觉得对李秀宁不公。
“儿臣觉得,平阳会很满意的。”李建成笑着说道。他见识了文林他们村子的模式,也知道文林是平阳公主府的人,如果平阳公主的封地在秦岭,文林帮着发展,肯定能发展起来,而且比外面更好。
“当然,秦岭人口太少,以儿臣之见,不如把第一批伤残府兵,安置过去。”
“儿臣也觉得三姐会高兴,秦岭不是有不少山民嘛,正好交给三姐收服,以免她闲着无聊,反而心情不佳。”李世民赞同道。
“也可以,对外就说,平阳喜欢秦岭山水,单独给她修建一处避暑别院。”李渊思索着说道。
“父皇英明。”
…………
文林并不知道宫里的决议,他还在招待李秀宁,此时的李秀宁,正在他的家里,观看藏书。
“想不到你家里,居然有如此多书,比起我们李家还多。”李秀宁惊讶的说道。
文林明白,她说的李家,是指没有做皇帝的时候,李家的藏书,并不是宫里藏书。
“实不相瞒,先祖无意中发现,当年秦相吕不韦的藏书,先祖正好认识一些字,就收藏了起来。”文林没有隐瞒,开口解释道。
“秦相吕不韦,就在山里发现的?”李秀宁惊讶的问道。
“是的,据说当年吕不韦被贬蜀中,他提前让人把书藏在了山里。”
“原来如此!”
李秀宁理解的点点头,书籍比金银更重要,换成也会先把书藏起来,毕竟当时吕不韦处境可不怎么好。
咸阳距离这里虽然有百里,不过他可以说去蜀中,顺便游玩一下太乙山,就把东西藏下了。
“这些书居然是吕不韦的藏书,对了,他让人编写吕氏春秋,藏书是应该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