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凯旋
“想不到真的成了!”李靖感叹道。
李秀宁脸上浮现一丝自豪的笑容,其它不说,单单是五万多匹战马,就让大唐这次赚大了。
接近六万匹战马,足够组建三万多骑兵,挑出来那些马匹,一部分可以做种马,一部分可以作为运输用的马匹。
其实中原的马匹不少,但是很多都是从游牧民族购买而来,这些马匹的质量,怎么说呢?谈不上差,但是绝对谈不上多好。
关键中原步卒多,培养骑兵不容易,毕竟中原百姓,不像游牧民族,从小就骑马。
正所谓穷文富武,想要骑马,首先得有马才行,即便府兵,也只是要求一伙人之中,有一匹牲口就行,骡马都可以。
六驼制,一伙备六驼之马,指一火十人共备能负载六驮重量的一匹马或一头驴、骡,并不是说六匹牲口。
多年战乱,如今有一半的府兵已经很难达到这个要求,有了这次牲口补充,不但解决府兵运送物资的缺口,同时也解决了部分朝廷这次对府兵的赏赐问题。
本来也没有打算和颉利死磕,所以很顺利的接手了战马,颉利也度过了河流。
消息传到文林这边,文林假意安排人去招降。
投降是不会投降,阿史那什钵苾装着大义凛然的样子,亲自前去谈判。
和谈当然是成功的,虽然还是需要留下一半的战马,但是留下来断后,不用死一人,还能安全离开,所有突厥人,对此都是满意得不能再满意,同时也很佩服阿史那什钵苾,当然也更加坚定的支持他。
阿史那什钵苾也觉得,这次自己做出的决定,简直太英明了,更不用说文林还把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尔送给了他。
阿史那社尔还好,大唐也没有虐待他,只是有些颓废,阿史那思摩就吓了什钵苾一跳,脸色蜡黄,说话有气无力,是被抬着送来的。
“他受伤了?”
“唉!还能活着就不错了。”阿史那社尔叹息一声说道。薛猛他见过的,整个突厥,他就没有见过,比薛猛更高大的人,何况还有那把斧头。
“他这样子我们怎么才能带他回去?”什钵苾苦恼的说道。
“听天由命吧。”阿史那社尔也没有办法,皱着眉头说道。
“要不我们留他在中原,一来不用来回奔波,二来可以请人为他医治。”什钵苾想了一下说道。
“这办法到是不错,只是…”
“咳咳!把我留下吧,唐人不会为难我这么一个快要死的人。”阿史那思摩捂着嘴咳嗽,忍着痛苦说道。
“也只能如此了,我再送三百战马给文将军,请他照拂一下。”
“嗯。”阿史那思摩感激的点点头,他实在没有精神说话,随后就闭上眼睛。
什钵苾吓了一跳,还以为阿史那思摩死了,见他胸膛还在起伏,这才松一口气。
“你们小心一点,送他去见文将军。”什钵苾吩咐道,他可不想阿史那思摩死去,只要他能活下来,自己将会多一个强力的帮手。
文林很意外阿史那思摩又被送回来,不过多得三百战马,是一件好事,让人把病人送到最近的灵台县,至于能不能治好,就看他命够不够大。
李靖在布置防线,然后会去并州坐镇,李秀宁,李道宗带人班师回朝。
这次大胜,文林作为元从军将军,必须要去长安,当然!这也是因为元从军这次立下功劳不小。
本来在李世民计划中,武功县伏击突厥,吃掉颉利部分人马,颉利知道大唐有防备,就会撤退。
尉迟恭和元从军主要目的,是防止颉利把怒火发泄在回去途中,要是颉利分兵攻打县城,他们就要从旁边牵制,没想到文林和尉迟恭,直接给了一个惊喜,不但吃了突厥两万人马,还让突厥大军,寸步难行。
等大军汇合,逼迫突厥人留下近六万战马,这匹战马,数量都超过了国内战马数量,突厥人损失惨重,几年之内,是不敢南下了。
确定胜利的消息传回,整个长安都惊呆了,无法想象,几万匹战马,是多大一笔财富。
战马不但具有战略价值,还能用于耕地,这么多战马,已经有人猜测,朝廷肯定会分出一部分,赏赐府兵。
赏赐府兵,不但能抵消军工,还能带动民间种植,毕竟府兵还是要种地的,每个村子都有府兵,如果能带回战马,意味着可以帮着村里耕地。
其实武功县大捷,长安就已经沸腾,毕竟突厥人杀入关中,人心惶惶那是必然,整个长安都戒严了。
武功县大捷消息传回,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李世民接到李秀宁让人送回的捷报,嘴都快笑歪了,兴奋感半个时辰都没有消退。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如此前所未有的大捷,数百年未有,当普天同庆!”裴寂第一个站起来恭维。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群臣急忙跟着道喜。
“哈哈!裴爱卿所言甚是,传朕旨意,欢庆三日,长安金吾不禁!礼部做好准备,朕亲自出城,迎接大军凯旋!”李世民意气风发,朗声大笑,他只觉得,心中所有郁结,压力,全都一扫而空。
宫变继位,李世民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如今他可以拍着胸膛说,自己做皇帝,才是最合适的,错误不该他独自承担。
在百姓心目中,自己这个皇帝,刚刚继位,就击败强敌,还是前所未有,对突厥人的大胜,无疑也是给百姓一剂强心针。
这也可以说明,自己是受老天眷顾,天命所归!在武功县大捷的时候,李世民已经派人,在城里悄悄散布这些言论。
虽然如今舆论战并没有系统的被人所知,但是并不妨碍使用,这种手段,几千年前,老祖宗就在用了,可以说屡试不爽。
“臣遵旨!”原天策府长史,礼部尚书唐俭躬身应道。
唐俭这人非常有眼光,也很有魄力,他看出隋朝日落西山,不会长久,劝说李渊提前准备自立。
太原起兵,隋朝将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据守霍邑。那是雨季,连日?雨,道路泥泞,行进艰难,唐军粮尽,李渊与裴寂商议退兵,先返回太原,待机而动。也是唐俭力劝李世民。李世民才去找李渊,坚决反对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