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的计划当中,
徐天宇是准备应用惯性约束聚变来研发这一次的航天发动机。
但在深化细致的看了一遍自己的设计方案之后。
他还是隐隐感觉哪里有些不足之处。
犹豫再三之后,他终于还是对先前的那份设计方案做了小小的修改。
因为按照现有理论中对惯性约束聚变发动机的猜想。
这个方案是直接利用核爆炸点火。
由于是在航天器内部爆炸,其就有了一些不可控性。
虽然理论来说是可能的,但在没有实测数据的情况下,在航天器的内部引导核爆。
即便是一向胆大的徐天宇,他自问也敢如此的冒险。
因为一旦出了问题,那可就不仅仅是损失航天器的问题。
万一核爆控制不住,那么在发射基地的所有工作人员们都可能无法幸免。
这种结果,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几率,那也是他不想看到的。
而且这项技术还有一个缺点,由于在尾部推进舱内使用激光或者粒子束来引爆,而每秒要引爆30到250次。
虽然在宇宙的真空中使用粒子束比具有大气的地球上具有明显的好处,不受大气分子的干扰。
但还是那个问题,如此高频率的爆炸哪怕只要一个出了问题,那就很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
即便相对来说,这个方案是最可行的那一个,但风险和机遇并存,在没有成功之前,谁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而且这种方案相较于其他方案来说,由于是要利用激光和粒子束,所以也要安装相关的设施。
比如激光器或者粒子束发生器,并且需要给它们提供能量,尽管这个方案很可能比先前磁约束聚变发动机要轻。
但这带来的改变就是让航天发动机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的。
一般来说,一台航天发动机在不影响其性能的前提下,结构是越简单越好。
加上一个这样的设施,虽然看上去不打紧,但航天发动机和整个航天器是息息相关的。
所以这会带来连锁反应,导致基本上现在的所有航天器都要因此改变。
当然,这点对于徐天宇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毕竟就算要改变,他自己也会对航天器方面进行改变。
但他还是要顾虑龙国航天领域方面,毕竟他一个人的力量还是有限的,要想真正的推动技术的进步,就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
在思来想去都得不到结果的情况下,他决定在一边实践,一边寻求改动的方法。
而这效果显然是显着的。
在进行实践方面的第二天,他的心中就隐隐有了些许改动方案的思路。
那就是将磁约束聚变和惯性约束聚变二者稍微结合一下。
取二者的优点融合一番。
磁约束聚变技术的优点是稳定安全,惯性约束聚变的优点是输出功率大,性能更好。
但二者之间的大多数差别也不过仅仅是启动点火方面的察觉。
要是能将这两者相结合的话,那很可能会出现一个继承二者优点的新型航天发动机。
在通过脑海中的粗略模拟下,徐天宇认为这条路完全是可行的。
在做下决定这个决定之后,徐天宇便开始朝着这个方向开始苦心钻研。
不知不觉间,时间也就此一天天过去。
与此同时,军方这边。
王仁清正带着刘杰辉在龙国的各大研究所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