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我们当年,馋这口酸菜馋的跟什么似的,只是我们都不会腌酸菜。
张婷娟小丫头买菜的时候还特意买了茶叶。
吃完饭,一边喝茶,张大哥也跟我说了他们家的事。
原来,前不久,婷娟的爷爷去世了。
一家人请假回家奔丧。
老爷子临闭眼之前,最后一个心愿就是希望能够另立祖坟,不想埋在原来的祖坟了。
在东北都有这个习俗,要是看出祖坟有什么说道的话,如果死者是年满六十周岁的男性,并且有后代传承,是可以另立祖坟的。
这张老爷子就是这样,生前找人给看了,说自家祖坟里埋了一个外姓鬼,而且老爷子去世的时候,已经七十多岁了,各方面条件都满足,就请阴阳先生给重新采了一处坟茔地。
要说起来,另立祖坟这事,比正常出殡,还是要麻烦不少的。
并不是说阴阳先生给看好了出殡和下葬的时辰,直接在新坟茔地埋了就完事了。
就拿张启明家举例子,另立祖坟,需要先把张启明爷爷的英灵,先请到新的坟茔地之后,才能开始安葬张启明的父亲。
可是张启明的爷爷早已经去世多年了。
为了不惊动先人遗骨,阴阳先生往往会选择以影葬的形式,来把老祖宗的亡魂请进“新家”。
影葬,是在找不到死者生前穿过的衣物,不能设衣冠冢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的一种解决办法。
也就是主家需要找木匠师傅,重新打一口比普通棺材小很多的小棺材。
然后或用纸人,或用草人,在纸人草人胸腹中塞入死者名讳,然后放入棺中。
有些地方也会直接把死者牌位放入棺中。
然后按照辈分排位采好位置,先把这具小棺材葬入新的坟茔地,之后才能安葬另立祖坟的死者。
埋葬小棺材的这座坟,就称为影葬。
张启明家的事,就出在了影葬上边儿。
在东北,正式葬礼的这天,一般都只是简单的埋葬一下,一般做到用土把棺材所有的部分全都盖住,基本也就差不多了。
等到第三天,再重新拉土,把坟头往高了往圆了修,这也就是东北人口中的三天圆坟。
张启明家圆坟这天,不但要给父亲圆坟,还要给爷爷圆坟。
按照辈分,自然是先给长辈圆坟。
当时连自家带亲戚家,一共出了六台小四轮拖拉机。
两座坟,每座三车土,也足够了。
大家把张启明爷爷的坟给修高修圆之后,就开始给张启明的父亲圆坟。
两座坟都弄好了之后,家里人烧了纸摆了供,又哭了一通,接下来也就没什么事了。
就在大家都准备往回走的时候,张启明爷爷的影葬坟,却是悄无声息的自北向南,裂开了一个巴掌宽的大缝子!
当时众人都清晰的记得,给老爷子影葬坟上土的时候,明明都已经用铁锹把土拍实了!
怎么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就会突然裂开这么宽的一条缝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