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争论
并不需要考虑那么多。
而此时黄台吉忽然勒马。
行军顿时一挫。
“怎么了?”岳托连忙询问。
黄台吉说道:“你看这个村子。”
岳托抬眼一看,也看出了不对劲了。
村子犹如荒废了一般,空无一人,屋舍倾倒,倒不像是百姓逃难所致,反而像是专门推倒的。
黄台吉翻身下马,来到了旁边的井口。
一凑近,便看到了已经到了井口的泥沙,显然,整口井已经被人故意掩埋废掉了。
“井口也被掩埋了。”
旗主们登时笃眉起来,这种情况是他们先前没有遇到的,不,也不能说没有遇到,遵化和三屯营时,倒是隐有这样的情况,却没有这么夸张,顶多也只是树木焚烧。
这可能也是因为当时守城的兵马没有时间去如此彻底的做。
黄台吉目光一撇,当即几十余骑哨探纷纷出动。
没一会儿,便有哨探回禀:
“沿途村庄竟空空如也,不仅没有一个人影,连粟米也没有一粒,甚至沿途之树林都被付之一炬,皆成焦炭。”
“甚至水源也被塞满了牛粪、马粪。”
“附近五十里水源皆被污。”
在哨探回报了消息后,各旗主皆是面色沉重起来。
“水源被污,树木被毁,甚至村庄内不但无一人,井口也被填、库房也都空空如也,滴粮未留,甚至许多房屋都被推倒。”
“很显然,这是明军在坚壁清野。”
听闻旗主的话,黄台吉也是微微点头:“看来我们还是晚了一步,不知道蓟州是谁在守。”
“斥候已经派出,相信很快能探出。”
黄台吉点点头,旋即道:“传令下去,缓慢行军。”
岳托皱眉道:“为什么不继续急行军?”
黄台吉道:“急行军已经无用,既然明军可以坚壁清野,说明蓟州城防守森严,且看看斥候回禀。”
果然,没一会儿便有哨探回禀。
“发现了斥候的暗记,十支小队,唯有两队入了城。”
两队……
也就不到二十人。
这个人数作为细作,实在太少,看来蓟州城当真是有人物在坐镇,否则以内应的本事不应该只进去二十来个人。
岳托继续开口询问:“探出守蓟州城的是哪支明军吗?”
哨探当即回禀:“已经探出,乃御前左军孔有德部,据说其后自大明京师仍然军来。”
“孔有德?”
黄台吉怔了一下,这才想起来是谁,眉头皱了起来:“此人不是在皮岛那边?”
“去年被大明皇帝召回去了,据说在京读了个武学院,读完了便留在了京师。”这时候随军的范文程开口了。
范文程身为书房官,虽然没有正式的官衔,但是也隶属于黄台吉的中心幕僚,参与了许多有关大明的情报,乃至掠夺下来的潘家口、马栏峪、山屯营、马栏关、大安口五城,都是他参与招抚,让夺下来的城池周边反抗武装力度骤减,甚至出现了不少汉儿入城伏降。
也就是有了范文程这等汉人幕僚,才让黄台吉可以兵贵神速,丝毫不耽误的一直行军掠夺。
所以黄台吉听闻范文程所言也是若有所思,好一会儿才道:“那所谓御前左军,便是那大明皇帝新练的军队?倒是有意思。”
然后他看向诸多将领,询问:“那孔有德,你们可有了解?”
对于孔有德的了解,黄台吉实在有限,印象中这个人只跟随毛文龙在镇江一带活动,在诸多公文中,黄台吉倒是见过这个名字。
但是相比起孔有德,黄台吉更对毛文龙这个刺头有了解,甚至书信来往了许多次。
尤其是自去岁起,毛文龙像是驻扎在熊岳一带一般,袭扰不断,派出去兵剿,却难以剿灭。
而自己更是在其后开出不少的条件试探拉拢他。
可惜一直都没有成功劝降。
闻听黄台吉询问,先前一直在熊岳、镇江一带驻守的卓布泰站了出来。
“孔有德此人,我与他有过交手,但亦不算了解,此人在毛文龙帐下之时,执行力不错,骁勇有余,计谋却不足为虑。”
黄台吉沉吟了一下,又问:“城中兵马几何?可曾弄清?”
蓟州是重中之重,若是仅有孔有德这个人,黄台吉倒是不在乎,还是得看驻守兵马,他要的是从速破城,如果不能从速破城,会让他很被动。
因为他们本就在敌后,一切行动都应当灵活从速,不然被明军咬上,会非常麻烦,尽管他有野战的自信,但是地形、支援、火力都是大明之优。
“这些尚未探明,不过后续兵力尚未援及,想来不会太多,大汗可与我五千旗丁,最多三日,我便能破城斩孔有德与马下。”
卓布泰自信的请战。
而卓布泰这番自信,也让黄台吉心思稍安。
看来孔有德确实不足为虑。
不过黄台吉也并不冒进,他缓声道:“不着急,先摸清楚明军动向再且说。”
明军的动向非常重要,至今辽东尚未有动静,让他心里一直像是压着一块石头,而今要攻取蓟州,也得弄清楚城中人数几何,援军几日会到,信息获取越多,自己也能从容掌握攻城时限。
“继续行军吧。”
黄台吉翻身上马,领着大军再次前行。
只是这回并不再是赶时间般急行军,而是稳扎稳打,分出哨探探路后,大军再缓缓而行,而尾部之军则更加缓慢,用以应对追击之明军。
再往前行军,越行便越发荒凉,沿途不但树林焚毁,河水被污,所经的村庄也破坏的更加严重,甚至集镇之上也人影不见,全是残垣断壁。
见到此状,岳托忍不住道:“怎么都是这鸟样,前方便是玉田县,大汗,咱们何不直奔玉田县看看,我倒是想看看是不是县城亦做一空,然后再自玉田县再往蓟州城。”
转道玉田县也不是不行,这是前几日黄台吉便拿出来说过的,只不过一直没有决定要不要分兵,自入关后,分兵所带来的收获是最大的,这其中最主要的一方面是明军并没有组织起有力的反击,整个蓟镇的兵马反应十分迟钝,所以他们可以获得了相当大的收获。
但是如今距离入关之日已经有十多日。
再分兵,便容易分散力量,时期不同,黄台吉自然也不那么想分兵,可不分兵大军骤然转向朝玉田县去试探,又势必引出更大的风险。
黄台吉正要说话,结果这时候先前一批哨探已经快马回来禀报。
“后面兵马可能是袁崇焕亲援?此话当真?!”
时隔数年,再次听到这个名字时,黄台吉不由眉头紧锁。
哨探连忙道:“千真万确,如此大的行军动静无法遮掩,据传,袁崇焕已被任命为御前右军总兵官,正携军赴援蓟州城,最多两日便达。”
黄台吉当即扭头看向范文程。
范文程赶紧说道:“未曾听说,应当是咱们入关后发生的事情,之前情报只说袁崇焕遭受大明新皇冷落,虽嘉奖却未曾起复,只让其做了新建武学院老师,专以教授各地而来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