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腾和李宏不同,雷俊的反应就很直接了,他脑子里甚至就蹦出了俩字:“傻子!”
意思很明显,2041的这种做法简直就是弱智行为。
倒是于东,他好像慢慢的咂摸出一点儿味道来:“这是要借助全世界的力量推动2041往前进吗?但是这有一个前提啊,那就是必须保证自己时刻保持领先。”
不过想了想,他又笑了,保持领先对于2041来说,会是什么难事儿吗?
而且,2041开放的只是能力,又不是技术,哪天出了意外,开放端口一关,那不还完全是自己的?
“大手笔啊!”于东感叹道。
第三:从设计到生产,点点鼠标,送到家门。
这第三显然是需要代工厂的配合了,也就是晶圆厂肯定要接入这套排山系统。
实际上这在业内也是常态,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也就是EDA本身就是设计和生产一体的。
设计使用的标准与晶圆厂生产使用的标准是一致的。
你新设计一种自动化工具,这个工具做出来的版图,晶圆厂的产线系统它就不认识。
这也是一款新的EDA工具开始的时候难以推进的原因,这就仅仅一个软件的问题,它还涉及到晶圆厂产线的配合与改造。
而晶圆厂啊,尤其是高端的产线,那动一动就需要海量的资金,等闲情况下,用的好好的,谁会配合你一个新的设计工具去适配去改造啊?
排山系统也一样,只不过,更加智能化更加自动化了而已,设计一出来,版图一出来,也不用流片了,直接发送到工厂进行生产就可以了。
这也是需要产线进行配合和改造的,不过,2041显然并不担心这个问题,程旭在设计这一套理念的时候,甚至都没有去想华芯国际的事儿——以2041现在的影响力,肯定不缺愿意配合的工厂。
梁振瞅了瞅盛方知,两者心领神会,盛方知甚至直接联系领导了。
“一半。华芯国际会拿出一半的产能,所有级别的,配合2041的这项系统。”盛方知点了点头,跟梁振说道:“这是一个绝对会被通过的提议,再高就有风险了。”
梁振也是点了点头:“等着订单哗哗飘吧,另一半早晚也得上,未来这会是晶圆厂生存的常规路径。”
这么想着,梁振也是给沪微的领导同步了一下情况,并建议加大中低端光刻机的产量,这样的情况一出现,中低端芯片需求会首先井喷,各种定制需求肯定是纷至沓来的。
梁振对这个市场可是有一些了解,芯片需求实际一直是被设计和生产的压制的,也有一些有特殊芯片功能需求的市场完全得不到满足而寻求通用替代方案的。
这一部分一定会迅速被释放出来,以后,定制一款芯片,就像之前开发一个APP一样简单,数量井喷那是必然的。
量变之后就是质变了,数量就会蔓延至高端,当然这个高端不一定就是制程工艺的高,有可能一个芯片,它并不要求什么5nm、4nm这种,可能28nm甚至60nm就够了。
但是它其它的要求苛刻,比如,要求在零下一百二十度稳定工作。因为,它要在火星夜执行工作任务。这也是一种高端,甚至比5nm、4nm这种制程工艺本身的提升还难。
第四、第五、第六……
排山系统的能力迅速被所有人记录下来,包括保证芯片水平下限,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关系,维护原材料供应商,推进性能提升和原材料提升等各种体系能力。
一众人这个时候也不讨论了,都在思考,或者将信息转达给公司决策层。
而所有人的心里,几乎都认为:2041这是放出了一头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