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御前失仪
(平行世界,求轻喷。)
汴梁城。
金黄色的阳光,普照在绿色琉璃瓦上,将皇宫的巍峨大气与宋人的雅致交融一体。
集英殿前,一排排举子穿着圆领大袖的白色襕衫肃然站定,等候着唱名仪式的开始。
北宋科举有三试,地方负责的发解试,礼部主持的省试,以及天子主持的殿试。
唱名仪式就是殿试的最后一个环节。
临轩唱名始于太宗,当年共得进士25名,他便按名次逐一呼出,以示恩宠,后被成制沿用。
殿内,当今宰相柯政将前三名的试卷内容宣读后,将它们呈上御前,让赵恒作最后的定夺。
“官家,这就是此前议定的‘臣’、‘毡’、‘虭’三人的卷子。”
朝廷当前已经采用了封弥誉录制,每份试卷都从字典《玉篇》中取字编号,开封前都以字号为议。
赵恒将试卷启封,见前三名都无不妥之处,才曰:
“可。”
俄顷。
一道威严的声音自大殿内传来。
“进士一甲第一人……沈嘉彦。”
台阶上的七八名卫士,相继传告:
“进士一甲第一人……沈嘉彦!”
连呼三遍后,一名年轻士子才按照规矩自人群中走出。
他规规矩矩地施了一礼,仪态尺度跟刀刻似的,严肃地向大殿内走去。
与集英殿相邻的太清楼,刘皇后携高妃娘娘等后宫妃子,列座其上。
高妃的一旁,还站着一位长相明艳的娇小娘子。
她正是高妃的侄女,高慧。
高妃并无子嗣,所以将高慧当作亲生女儿一般看待。
“也不知今年进士的才貌如何,可有能充作慧儿夫婿的英才?”高妃突然说道。
国朝向来有榜下捉婿的传统,加上高慧也到了待嫁的年华。
这不高妃正打着近水楼台的注意,想趁着殿试未放榜之际,先把人选给定下。
立在一旁的高慧脸上怔然。
夫婿?
没想到这么快,她也到了出嫁的年龄。
也不知道,她的夫婿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哦,慧儿也快到了出阁的年纪了罢?”
刘皇后恍然大悟,扭头看向一旁的高慧,亲切地说道:“慧儿,你是官家和我看着长大的。楼下众人,也可算是当今天下适龄男子中,最优秀的一批了。”
“你且甄选一番,若有中意的,我定为你撮合。”
官家妃嫔不多,子女又多数早夭,唯余一个公主一个皇子。
唯一的公主,还自幼跟着生母杜贵妃学道,与官家不甚亲近。
子嗣不兴,自然寄情于外,所以官家对高慧这位宠妃的侄女也是宠爱有加。
刘皇后表面上,当然是紧跟官家的脚步,至于暗地里嘛,那就见仁见智了。
高慧神情不属,一时之间竟未曾答话。
本站于柱旁的奶娘江氏顾不得许多,小声提醒道:“姑娘!”
高慧回神后,连忙俯身一礼,说道:“谢圣人、姑母垂爱。”
那边的高妃对皇后的言辞不置可否,只顾对今年的状元好一番打量,倾身问道:“慧儿,伱看这状元如何?”
“啊?”
“我说这状元如何,可能入眼?”高妃又重复了一遍。
后宫妃嫔九等,高妃位列贤妃,属二等之一,仅在皇后之下,自然有资格问状元如何。
高慧略微向下探视,眉毛一皱,连声回道:“姑母,他能当上状元,才华想是不错的,慧儿才疏学浅,岂敢妄评。”
两侧的妃嫔们都捂嘴轻笑,能在宫内生存的哪个不是人精。
这位高慧姑娘只夸才华,其他的却只字未提,明显是看不上呗。
刘皇后也笑道:“能考上状元的,自然是个中翘楚。不过他眉眼虽算俊秀,容貌却过于方正严肃,慧儿素来活泼好动,瞧不上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看啊,高小娘子跟着高妃娘娘,也见过朝内的古板学究,自然不想自家夫婿也是这副模样。”
“哈哈哈,姐姐说的极是,那些酸腐之气留在朝堂也就罢了,可万万不敢带到家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