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邑考摇摇头,哽咽道:
“靖北侯在朝歌时,也曾数次来国子监听讲,与父王相谈甚欢,那厮相貌依稀,但言行、举止却粗鲁无礼,臣敢笃定,绝对不是靖北侯……恐怕是阐教妖仙假冒,此乃嫁祸之计!”
听了这话,纣王倒是大出意外。
老父亲撒手人寰,伯邑考居然还能保持理智,从细节处捉到了些许蛛丝马迹,就能笃定不是孔宣?
不怕是孔宣故意伪装成这个样子吗?
算了……
还是当面问清楚,免得日后相见,又生嫌隙。
纣王摸出“传音玉符”,掐一道法诀,传声过去:
“靖北侯,来汜水关一趟!”
“陛下,不必了……”
伯邑考叹了口气,道:
“此事,必然是阐教仙所为,与靖北侯无关!”
纣王疑惑道:
“你怎能如此笃定?”
伯邑考俯身道:
“靖北侯忠心耿耿,又与父王素无仇怨,没有出手的动机。而且,臣父子二人,在朝歌七年间,父王屡屡病危,皆被陛下所救,陛下若有此意,又何须如此做作?”
顿了一顿,又说:
“再者,还有一事,说来话长……”
原来,姬昌一路游山玩水,不回西岐,却事出有因。
父子三人出了朝歌,不觉天色渐晚,便在城郊一个客栈歇脚。
时至三更,姬昌正值梦中,忽见西北方一只白额猛虎,胁生双翼,往帐中扑来,顿时大叫失声,惊醒过来,吓出来一身冷汗。
姬昌善卜,待心神稍安,当即衍卦一盘。
卦象,大吉!
似乎西北方有圣贤待召,可为栋梁之臣,不由想起昔日商王曾有飞熊入梦,得傅说于版筑之间,如今梦虎生双翼者,正是飞熊。
岂非贤明来助?
次日一早,就改了行程,一路寻访贤明。
走走停停,三年时光,才到了汜水关,访得一个樵子,说有一位老者隐于蟠溪,垂钓渭水,时有惊人之语。
姬昌大喜,便与二子赴蟠溪探访。
一路上,不时有樵子、渔人哼唱歌谣,颇有深意。
姬昌不疑有他,穿林而过,果见一个老叟北向而坐,面朝磻溪,持竿垂钓,近而望之,却无鱼钩,只是一道线而已。
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而已!
哪里有钩?
姬昌隐隐觉得有些眼熟,也不敢打扰,吩咐二子在林边等候,独自绰绰而行,来到老者身后。
后者懵然不觉,忽低吟道:
“西风起兮白云飞,岁已暮兮将焉为。
五凤鸣兮真主现,垂竿钓兮知我稀……”
姬昌心中一动,俯身道:
“先生,打扰了!”
老者回头,忙弃竿一傍,俯伏叩地曰:
“子民不知驾临,有失迎候,望贤王恕尚之罪。”
文王在朝歌坐牢,并不认得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见他须眉皆白,却自有一副仙风道骨的风致,急忙扶住,道:
“久慕先生之名,专诚拜谒,得睹先生尊颜,实昌之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