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纣王笑道:
“至于督察院、大理寺、六部所属机构,所配官员,朕就不细说了,三位爱卿好生探讨,定下一个方案。自从二品,至从七品。我成汤官员,自此拔擢有度,分成十四个级别……”
等三人消化了一阵,纣王又说:
“中央所属,为三省六部,各地方官,则分为四品州牧、五品郡守、六品知府、知七品知县,共四个等级,受六部管理。”
对三人而言,这是个颠覆性的命题,一时谁也没出声。
纣王也不着急,撂下这话,就闪了。
不能说得太细了,毕竟这还是成汤,而不是东周,因地制宜比生搬硬套更重要,具体怎么着,等着看呗!
自从“爷们儿霸气波”能收发自如。
他不再面无表情,众美也生动多了,开始沉迷此道……
转眼,到了纣王三十二年。
三个臭皮匠,终于呈上了第九套改制方案,按照纣王的吩咐,在三省六部之外,又新设了五军都督府,统领天下兵马。
二月初二,纣王在龙德殿召开大朝会。
敕封闻仲为大司徒,比干为太尉,商容为丞相,黄飞虎为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所属各部,皆有任免。
诏命一出,顿时天降功德。
鸿钧身合天道,虽在圣人之上,却没了自由。
就像这件事儿,他一百个不乐意,可纣王这套制度,偏偏得了天道认可,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还得降下功德。
三月初一。
纣王召天下诸侯入朝觐见。
大宴之中,纣王忽道:
“朕继位以来,先后有北海、冀州、西岐叛乱,百姓受苦,生灵涂炭,朕常忧虑,待朕之后,又有多少诸侯不稳……”
一听这话,伯邑考立即捧哏:
“陛下所虑甚是,自今年三省六部制推行以来,政通人和,万民称颂,微臣窃以为,当裁撤天下诸侯,俱为郡县!”
他一挑头,东伯侯姜恒楚、南伯侯鄂崇禹、北伯侯崇侯虎立即跟上,纷纷要求裁撤诸侯,改为郡县。
陛下,都是圣人了啊!
现在还这么客客气气的商量,不趁机卖个好,圣人念头一起,那不是分分钟灰飞烟灭的下场?
君不见,连元始天尊那百万仙兵,不也说没就没了?
这一招杯酒释兵权,极为顺利。
四大诸侯都认同,麾下八百镇,自然不敢有异议,纷纷自请撤藩,做个平头老百姓保命……
纣王欣然允之,命户部重新丈量疆域,划分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州下设郡,郡下设府,府下设县。
至于地方官,仍由各路诸侯暂领,不过要先去吏部报道,经过考核、选拔之后,再行任命,却不会在原来的封地做官了。
譬如伯邑考,就做了冀州牧,远离西岐……
这个时候,问题来了。
天下九州,七十二郡,五百八十二府,一千八百六十三县!
各路诸侯经过考核之后,只留了五百多人,一部分安排在六部任职,其余皆散入州、郡、府……
最低一级的行政单位,知县却没人做了!
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啊,成汤是个奴隶制社会,社会资源都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即便现在开科举,恐怕也杯水车薪……
纣王的原则是:
宁缺毋滥!
在华夏这片沃土,百姓向来勤劳,之前没有郡县,天下百姓,不也都活的好好的呢么?
无为而治,远好于乱政!
更何况,他已经有所准备,只等石矶那边的大字典完工,就可以教化万民,继而推行科举,还怕没人出来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