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已过,京师的雨水也渐渐的多了起来,令得本是有些干燥的北直隶湿润了不少。
因为昨夜才刚刚下过一场暴雨的缘故,京师偏西朝阳门外的青石砖上尚有点点水渍,偶有着急赶路的行商百姓路过变会被打湿裤脚。
及至巳时,突然有数名瞧上去约莫五十余岁的中年人自城中而出,立于城门附近,脸上皆是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笑容。
虽然这几名中年人皆是身着常服,其身旁簇拥的家丁下人也称不上凶神恶煞,但排队进城的行商百姓仍是刻意的避开,不敢凑近上前。
相比较些外地人,这些自幼在皇城脚下长大的百姓们自是知晓,今日乃是朝廷的休沐,远处那些言笑晏晏,气势不凡的读书人十有八九便是朝廷命官,哪里是他们能够招惹的。
正如这些百姓所猜测的一般,待见得朝阳门外本是井然有序的队伍因为这几名读书人的出现而显得有些混乱的时候,平素趾高气扬的守城士卒却像是瞎了一般,毫无反应。
如今辽东有此转机,实在是我大明之福呐。
许是实在按奈不住心中的激动之情,一名面容有些黝黑的中年人下意识的低喃道。
正是,正是。
我大明人心所向,女真鞑子嚣张不了多久了。
这些蒙古部落迷途知返,倒是颇为不易..
见得有人打开话题,几名中年人不由得先后出声,声音中均是充斥着掩饰不住的敬意,饱经沧桑的眸子更是下意识的望向辽东。
老天待大明不薄呐,终于迎来了一位中兴之主。
自当今天子继位之后,本是岌岌可危的国内局势瞬间得到了控制,人心也安定了不少。
新天子除却在朝野之上挥斥方遒之外,于边镇战事也是胸有成竹,先是近乎于未雨绸缪般将山西通敌的晋商一网打尽,而后又力排众议的委任毕自肃为新任辽东巡抚。
而被天子寄予厚望的毕自肃也没有让众人失望,面对着倾巢而出的女真鞑子,其亲自坐镇锦州,力保城池不失,令得朝廷既宁锦大捷之后再一次
面对女真人取胜。
现如今,就连曾被女真鞑子强行捆上战车的蒙古部落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主动遣派使臣来见,表达了和谈的意向。
虽然这所谓的和谈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但依然令得大明朝野为之动荡,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臣更是眼含热泪,不能自已。
自神宗末年,建州女真于深山老林崛起之后,曾经如日中天的大明便像是一头垂垂老矣的雄狮,终是露出了掩藏在表面之外的颓败。
将近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就连对大明忠心耿耿的朝鲜都被迫与女真人签订了城下之盟,再也没有人理会大明。
值此风雨飘扬之际,这些主动遣使来见的蒙古部落就像是一针强心剂,令得无数朝臣为之欢欣鼓舞,也让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感受到,朝廷剿灭女真,平定辽东的可能性。
自辽沈及广宁先后沦陷之后,大明在辽东的态度便是由攻转守,面对着穷凶极恶的女真鞑子,纵然是最为激进的主战派,也不敢妄言复土,而是寄希望于凭借着辽西走廊这一天然关隘,将女真鞑子牢牢锁死在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