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普兄,这才过去多久,京中便有流言蜚语出现..
那钱龙锡可不是善罢甘休的主,我等绝不可坐以待毙。
良久,次辅刘鸿训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猛然于脸上涌现了一抹坚毅之色,声音颇为急促的朝着身旁的李国普说道。
放眼历朝历代,怕是都很难找出像东林党这般好斗的党派,他们一旦得势,对于昔日的政敌皆是大肆打压,动辄便是以莫须有的罪名令其家破人亡,罕有全身而退的例子。
不同于另一位东阁大学士孙承宗,那位可是不折不扣的帝师,曾与先帝有过不菲的师生情谊,而且自身本就出身东林,地位可谓是超然无比。
而他们二人却是有所不同,一旦东林重新回京,首当其冲,最先受到冲击的便是他们二人。
更重要的是,东林党已然开始释放这种斗争信号了,他们已是不可避免的卷入其中,无法独善其身。
圣天子在位,这些乱臣贼子,掀不起什么风浪...
迎着刘鸿训一双殷切的眸子,内阁首辅李国普缓缓说道,但其声音中却是夹杂着一抹苦涩,听上去并没有太多的把握,反像是一种自我安慰。
昔日先帝撒手人寰,彼时在任的阁臣已是四去其三,唯有自己留任至今,而且还被当今天子拜为内阁首辅。
按理来说,紫禁城中那位圣天子应当是支持自己的,但时过境迁,谁又能说得准,天子心中究竟是怎么想的,昔日挽留自己,是不是出于平衡朝局的考虑?
当今天子虽然继位仅有一年多的时间,但其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手段却是令人叹服,丝毫不像是一位完全没有接受过帝王教育,养于深宫之中的闲散皇子。
更令李国普有些拿不定主意的,当今天子好似并不信任他们这些老臣,反而不断提拔自己的心腹,树立威信。
仔细想想,如今的户部尚书毕自严,兵部尚书王在晋,礼部侍郎徐光启,工部侍郎毕懋康,蓟镇总兵卢象升,宣大总兵杨肇基...
嘶。
一念至此,内阁首辅李国普便是倒吸了一口凉气,紫禁城中那位清瘦的天子,竟是在不知不觉间扶持了如此之多的心腹。
唉,希望如此吧。
望着李国普隐晦不定的脸色,一旁的刘鸿训幽幽一叹,有些无奈的点了点头。
很显然,这位内阁次辅多少也猜到了李国普心中所想,知晓这崇祯朝大多都是帝党,似他们这些三朝元老,可不一定能够始终待在天子的巨轮之上。
相比较排除异己的东林党,刘鸿训自认为他和身旁的内阁首辅李国普还算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天子应当不至于因为些许流言蜚语便卸磨杀驴。
毕竟,那些东林党人以及南方勋贵在陕西民乱背后搞的小动作,是直接向天子权威发出了挑战。
凡是稍微有些血气的,也不会容忍这些跳梁小丑回京辅政。
天子在位年余,却是先后取得了锦州大捷,西南大捷,又成功平定了陕西民乱,些许流言蜚语,还影响不到你我。
沉默少许,内阁首辅李国普略显沙哑的声音于花园中响起,令得一旁显得有些惴惴不安的刘鸿训也是默默点头。
他倒不是贪恋权柄,舍不得这次辅之位,实在是东林党声名狼藉,昔日众正盈朝的时候,对于政敌大肆打压,使得朝政混乱不堪的景象还历历在目。
希望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