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咱们有了这次血战的功劳,也足以和老大那几个怂货掰掰手腕了。”
转过弯来的阿米蚩,立即恢复了心情,仿佛打了大胜仗一般跃马而出,纵声大笑:
“儿郎们,咱们回家啰。”
阿米蚩兴高采烈地撤兵,北宁城内却是凄凄惨惨。
城防军只剩下两千人左右,大量老百姓中的男丁战死,几乎就是家家哭父兄,户户设灵堂。
“小刀会”和“斧头帮”自然也是不例外。几乎三分之一的帮众伤亡在了这次北宁城的保卫战中。
还好的是张龙和“铁军”安排过来保卫他的卫士都没有什么损失。
这是张龙很好地执行了李睿保存实力命令的结果,要不然,这两帮的兄弟,头脑一热,只怕都要交代在城墙上。当然,借机扫除一些两帮内的不安定因素,也是张龙应该做的事情。
一切发展都如同李睿开始预料一般发展,一场战争,以牺牲三分之一帮众的代价,让北宁城内的两个帮派彻底改变了自己在老百姓和官府心中的形象。
垣国撤兵后,北宁城立即开始了重建工作,由郡守府牵头,各地百姓自发参加,一场大规模基建工作迅速开始。而在这其中,两个帮派就起到了带头的作用,大量的帮派中人进入了各个行业的重建。
郡守府为了在城防军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快速安定北宁城内的民心,防止城内骚乱的发生,在垣军撤走后第一时间就嘉奖了在城防战中表现突出的两个集体,“小刀会”和“斧头帮”。
官府奖励的银子和特权暂时不论,最让张龙开心的是,官府表彰的荣誉很到位。
“小刀会”作为总堂口的“忠义武馆”门口就公然悬挂上了郡守府敲锣打鼓送来的一块红底金字的牌匾,上书四个大字“匡复河山”。
而“斧头帮”总堂口,“富威镖局”门口悬挂的牌匾就更有噱头了,居然是“侠肝义胆”。
有了官府授予的牌匾,只要这两个帮派不作死去干造反的事情,在大景一朝就可以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现在的两个帮派还是沿着清水河两岸来划分地界,各自经营自己的地盘,偶尔还会发生下面帮众为了地盘械斗的事情。
但超过二十人以上的械斗再也没有出现过。因为,两帮都在战后发出了各自的帮主令:大家都是一起杀过垣军的兄弟,万事以和为贵。
所以,虽然北宁城内江湖上的各种事情并没有减少,甚至随着北宁城的重建,大小帮会、势力,为了各种基建项目的明争暗斗还更多,但却基本上不再死人。
这是一个破而后立的过程,想想,一个郡城总共就那么十来万人,老弱妇孺加起来就占了一多半,而那一小半的男丁中,精壮的又能有多少?
这次城防战,不算战损的一万城防军,光老百姓一下就死了接近三万多壮丁,至于在多次破城又被夺回来的争夺战中无辜而死的老百姓,更是不知有多少?
如此算下来,现今城内又能有多少劳动力?
又有多少势力范围有待重新划分?
谁都知道这是一个香馍馍,但谁又能有时刻关注北宁城战局的李睿反应快,准备充分呢?
在郭佳判断陈秀不会开城逃跑或投降以后,李睿就着手安排了。
一方面要张龙以两大帮派现有经营范围为基础,全力拓展行业控制力。不求全民统治所有的行业,但涉及民生的行业的七成要有绝对的控制力。
也就是说,朝廷控制的盐、铁、茶、粮食这四个板块可以高度渗透以外,其他涉及老百姓的所有行业都要是两个帮派说了算。
李睿给程景和张龙布置任务的时候就说了一段让张龙终身难忘的话:
“朝廷要控制什么,我们不去争,而且要帮助朝廷去控制,也就是说我们要做朝廷控制市场的那支手,要朝廷对我们产生路径依赖。
而朝廷不去强制控制的行业,那就是给我们留下的财路,不可不取。”
由此,北宁城内的所有商业逐渐向李睿手中集合而来。本来,垄断一个城市的方方面面是一个非常漫长,且相对会竞争激烈的事情。
但由于阿米蚩这场虎头蛇尾的进攻,打乱了北宁城的正常发展秩序,造成了相对迅速的形成垄断。
距离阿米蚩撤兵也不过个把月的时间,在郭子轩还在养病的时候,整个北宁城民生方面的八成都已经控制在了李睿的组织手中。
而朝廷控制的专卖行业,由于缺失了大量人手,不得不一边补充新人,一边依靠社会力量在维持眼前的运转。
自然,这些新人十有八九都是李睿组织安排进去的,而社会力量大多数也控制在被两个帮派把握的行业协会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