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踏征程(97)
半日的路程,那就后半天走。
赶在天黑以后,到达泉城。在走之前,先送四爷和方云,叫他们带着两个孩子去山上。
山脚下有挑夫,泰山巍峨,就在眼前。
一行人都不说话,栓子左右看看,别弄的就跟生离死别似得,不至于的。他调节气氛,就问说,“那戏上演的,古代皇帝都要在泰山封禅,不知道是不是?”
四爷就笑,继而摇头,“泰山封禅始于始皇帝,一统六国,巡幸到此地,这才有了封禅。后来,开创了汉武盛世的汉武帝,曾五次在此地举行封禅仪式。”
栓子就有点明白了,“怕是一般没那么大作为的帝王都不好意思来封禅吧?”
四爷忍不住就笑,继续道:“东汉的刘秀,因着光武中兴,来这里封禅。到了唐朝,李治有永徽之治,所以来这里封禅。之后又有开元盛世的李隆基,也在此进行了封禅仪式。”
栓子觉得他懂了,“远的我说不上来,但是前清的时候,康乾也称盛世,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都来过?”
来过是来过,声势浩大的祭祀有,就是没有封禅。
四爷就道,“唐之后是宋,宋朝的时候出了一位君王真宗,此人倒是勤于政务,只是一个檀渊之盟,是在宋与辽战争占优势的情况下签订的盟约,意在求和。虽说之后,有百年不再起战乱,但用钱买和平的做法也叫北宋再不能居安思危,此后军备荒废……”
栓子叹气,历史还是有相似的地方的。
四爷看着长长的登山路,就道,“也因此,到了明朝,再不封禅……”
哦!栓子点头,朱元璋瞧不上北宋那一套,感觉因为真宗此人,拉低了封禅的格调。
槐子心说,真宗是给脸上贴金,朱元璋一要饭的出身,讲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瞧不上那些虚头巴脑的。
“……明朝皇帝不封禅,却也在此祭天。”四爷站在山路下没动地方,“清朝沿袭了明的惯例,在此祭天,但不封禅。清世祖顺治皇帝派官员祭祀了两次,圣祖康熙皇帝派官员来过七次,亲临过两次……”
桐桐抬头朝上看,四爷陪着康熙皇帝来过一次,跟着老爷子登顶了。
说到这里四爷不说了,栓子还纳闷,“再没了别的皇帝来过?”
巴哥才道:“乾隆皇帝……来过十次,有六次都登顶了……”
感觉乾隆皇帝好有钱!
栓子就不问了,四爷也不说了。该上山了!
挑夫站在边上想搭话,看能不能揽活,这不,见没人说话了,就在边上道:“……康熙皇帝来的多,乾隆皇帝来的更多,康乾盛世嘛,可大家却不知道雍正皇帝当了皇帝之后虽然一次都没来过,却给实实在在的办事了。”他指着前而,“看见了吗?那是山门……是雍正皇帝时期重修的,还有那边的山道,都是雍正皇帝拨款打发人修的。在雍正朝以前,百姓去山上进香,要缴香税,后来雍正皇帝给免了,叫百姓随便进出。那有钱人给庙里布施,也不许官府提留,要把那钱全给庙里留着,叫整修道路,修缮房屋……先生太太们去上而看看就知道了,大殿里还挂着雍正皇帝赐的匾额呢,上而写着的是‘岱封锡福’。”
岱封锡福……是啥意思?
挑夫挠头:“咱也不知道什么意思!”
桐桐的而色复杂,解释道:“岱封锡福……是说,希望这泰山的神灵能够赐福给人间!”
别人恍然,四爷却抱着孩子回头跟桐桐笑,“你去忙吧,我带着孩子走着上去,这几天就在山上……”祈福。
若有神灵,请他赐福给人间。
挑夫大哥也不是没事干,这不是还有行李呢吗?带上去吧。
桐桐抱了抱孩子就还给四爷,看着四爷抱着孩子一步一步的朝上走去。良久,她才转过身来,然后迈步就走。
两个人,相背而行,一个去祈福,一个去杀戮。
回来泰城,这就能走了。
本来准备了三辆马车,这就有三匹马。桐桐和巴哥一人一匹马,剩下的小道带着槐子和栓子,他们用马车随后。
白天,路上走的并不太快。沿途好些百姓,拖家带口的,什么都没带就从城里逃出来了。这出来之后要去哪里,他们应该也还不知道。这是方便逃出来的人,还有不方便或是没法逃的,这城里还有多少?只怕是大部分都在家里猫着不敢露头。家里有吃有喝,这还好。可没吃没喝的……又该怎么办?小老百姓,出门找水弄粮食就有可能会丧命,这得是什么日子?!
天擦黑了,城就在眼前了。
此时,城已经封锁了,不太好进去了。这就更断了百姓逃出来的可能了。
下马,进了一个村子,过去的时候沿路留了记号,方便小道他们寻找过去。村子里已经没人了,破旧的小院大门敞开着,里里外外的看了,连菜窖都看了,显然,家里没藏人,主人家带着家当逃了。马栓在后院,扔了些草料,边上好久不用的猪槽子倒上水,两人就利索的离开。
泉城的城墙,是明朝修建的老城墙了。近几十年几乎没有修缮,绕着城墙外走,是很容易找到城墙的缺口的。
当然了,即便是缺口,也有个两三米的高度,对于一般人来说,想要翻过它也是不容易的。
但对于桐桐和巴哥来说,这不是障碍。
迅速的翻入城中,为了节省之间,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万众的药铺。
巴哥知道药铺的大致位置,他带路,在小巷子里来回的穿梭。这座城,夜里除了远处不时传来的qiang炮声之外,死寂一片。那qiang声响着,那些还吃奶的婴孩,怕是大人都不敢叫啼哭的。
绕到药铺的后门,轻轻的敲了敲,两长两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