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hbcjlp.com
这让主考官甚是担心,皇帝可得罪不起啊。于是主考官就想了个主意,他在榜文上加了个注解:“第五名为前四名之魁首。”他以为这样既化解了皇帝的尴尬,也保住了自己的乌纱帽。
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主考官却弄巧成拙,多此一举。这事传到民间,成了百姓茶余饭后的笑谈,所以后来人们喝酒猜拳行令,也就戏谑称“五魁首”了。
当然这个来历流传于民间,却没有明确的证据可考。
其实,“五魁首”是“五经首”的简称,“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这五本经典着作,读书人苦读这五本着作,以求功名,夺得魁首。
明朝科举考试的时候,考这五门,每一门的第一名叫“经魁”,每科前五名,俗称“五魁”。
“魁”就是首的意思。民间流传的“魁”,指的是“鬼之脚右转如踢北斗”。魁还是一颗星星的名字,魁星,又称奎星,看过《西游记》的朋友应该都有印象,奎木狼下界到在宝象国波月洞为妖,还将唐三藏变成了一只老虎,就是魁星了,魁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主掌文运。读书人十分信奉魁星。据说“魁星点斗,独占鳌头”,所以许多应考的考生都会到遍布全国的魁星楼、魁星殿去祈祷,有些考生考试时还会带着泥塑的小魁星,或者在座位前贴上魁星的画像,以希望魁星可以保佑自己,考个好成绩,以期金榜题名。
这便是民间酒席中划拳时“五魁首”一词的来历和“五魁首”的含义,看了此文是不是解开了心中的疑惑?
<!--17K::-->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