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的青山岗,总共容纳三千多人,郎中和药材倒不怎么缺,但好郎中则奇缺。
李青山聘请一个孙礼,既可以给村人瞧病,又能培育几个年轻的郎中。
李青山心中感慨,若不是乱世,像孙礼这等高人,恐怕千金都难以聘请。
离开前的一顿饭,柳扶风和柳依依准备得格外丰盛。
柳扶风倒了一杯酒,“小青,不管你走到哪里,柳家始终是你的家。”
“等这件事情平定,记得多回家看看。”
小青眼泪汪汪的道:“谢谢小姐。”
饭吃得差不多,柳依依说:“小李子,父亲回来,也就是三五天的事。”
“等他老人家回来以后,我们会竭力劝说父亲,让你加入柳家。”
李青山凝声说:“多谢。”
吃饱喝足,李青山起身正准备出发时,两个家丁拖着沉重的木箱进门。
木箱打开,里头是白花花的银子。
李青山愕然:“这是什么意思?”
柳扶风语气中带着歉疚:“李先生,你的牢狱之灾,我们柳家也有责任。”
“这五千两银子,算是购买桑叶的定金。”
“你这次回来,可将桑叶运回,以便养蚕缫丝。”
如今,拥有三千多人的青山岗,把能开垦的田地,已经开垦得差不多。
整个村子的产业,除了制作肉干以外,就是种植桑树。
附近的流民、灾民,还在不断的往村子里涌。
再这样下去,很快就会入不敷出。
这五千两银子,刚好可以解燃眉之急。
李青山向两人道谢后,带着小青与孙礼,乘坐马车前往青山岗。
小青坐在车头位置,好奇的打量着荒野山坡,“大哥,你居住的村子是什么样子的?”
李青山双手环胸,懒洋洋的靠着车辕,“村子就是村子呗,还能长啥样。”
小青歪着脑袋,思忖了一会儿说:“我以前的村子,总共三百多人,大家住的是靠山窑洞,还有茅草屋。”
“村里唯一的大户,住的是大瓦房,里头冬暖夏凉可舒服了,和柳府都差不多。”
“大哥,你家也住瓦房吗?”
李青山说:“算是吧。”
孙礼感慨说:“乱世之中,能给家赚来片瓦遮身,李先生是个有本事的人啊。”
李青山笑了,“等到了咱家,不用争不用抢,每个人都有瓦房住。”
“准确点说,但凡是住在青山岗的人,每个人都能住上瓦房。”
烧砖窑不是什么技术活,李青山的村子背靠森林,能自己伐木制炭,烧制砖瓦。
如今,不仅是砖瓦,就连城墙砖都能烧制,再也不用到远处的森林挖石头。
说话的功夫,已到青山岗的城门口。
城门依险要山体而建,高二十几尺,站在城墙下,给人以恐怖的压迫感。
城墙外,放有拦车的铁蒺藜、木刺。
城墙上头,总共四个舵楼,有手持劲弩的人,站在舵楼上四下观察着。
最靠前的小伙子,惊喜的喊了一声,“是李先生回来了,快开城门!”
城门缓缓打开,二十几个人排成一排。
“请李先生进城!”
李青山站在车头,笑着朝着群人喊:“诸位辛苦!”
马车穿过内外两层的城门,正式进入青山岗。
车上的小青和孙礼,被眼前的震撼一幕,给彻底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