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荆南将士
宇文士及见是张衡上了甲板,戏谑道:
“一想到能够上战场报效国家,就觉得浑身热血沸腾,又怎惧寒风彻骨。”
一听宇文士及说起前线的战事,张衡的愁绪涌上心头,他可没有宇文士及的乐观,张衡重重叹了口气,拍打着栏杆道:
“此战不容有失,圣人将重任托付给了张某,张某如履薄冰,唯恐辜负了圣人的期望,有愧于国家。”
宇文士及一声长笑,而后侃侃而谈道:
“如今冰雪消融,水流湍急,此乃天时。
“而荆襄不是三河与关陇,境内河网密布,水道纵横,便是地利。
“燕军不识水战,且远来犯境,我等守卫国家,能得百姓拥护,即为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皆在大隋,张长史又何必为此忧心忡忡。”
张衡虽然知道宇文士及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经不起仔细推敲,但还是倍受鼓舞,他展颜笑道:
“宇文参军此话颇有见识,老夫受教了。”
宇文士及的脸上同样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他如今要做的便是与张衡在沿途密切关系,收获对方的信任,从而能够接触更多的机密。
这里所说的信任,并非是忠诚上的信任,毕竟他的父亲宇文述位极人臣,宇文化及、宇文士及、宇文智及兄弟三人也深受杨广的喜爱。
而宇文士及自己又是齐王杨暕的心腹,张衡再怎么多疑,也不会怀疑到宇文士及的身上。
宇文士及想要收获的,是张衡对他在能力上的信任。
与此同时,长沙郡(今湖南长沙)太守慕容三藏也正领着荆南大军北上。
慕容三藏是东魏着名潜泳健将慕容绍宗的次子,也是前燕太原王慕容恪的七世孙。
当初北周伐齐,北齐后主高纬出逃,留慕容三藏守邺城,慕容三藏坚持抵抗,直到高纬、高恒父子都被周军俘虏,在高纬的劝降下,才满怀不甘的开城投降。
今日领军北上,是这位六十七岁的老将军在开皇十五年出任叠州总管讨平党项羌之后,时隔十七年,再度奔赴前线。
按理说,这位老将军与崔澈也颇有渊源。
他的父亲慕容绍宗在高欢时期被打压,却是高欢特意留给高澄施恩起用,而慕容绍宗为高澄讨平侯景,又在寒山之战击溃南梁十万大军,俘其主帅萧渊明,也证明了高欢并没有看错人。
至于崔澈的祖父,大燕献祖崔季舒与高澄的关系,更是无须赘述。
只不过慕容三藏与崔澈在私底下并没有往来,当初聚集在崔澈麾下的北齐旧臣,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郁郁不得志。
无论是被朝廷缉拿的赵穆、王当万,还是隐居乡野的秦爱、程娄,都没有受到过周、隋两朝的恩惠。
而慕容三藏不同,他在北齐灭亡后,一路高升,甚至在开皇四年,封爵野王县开国公,所镇也大多都是紧要之处。
这让慕容三藏矢志报国,发誓要在此战中,为大隋诛除崔澈这个叛逆。
慕容三藏雄心勃勃,想要有一番作为,但他麾下的荆南各郡联军,却并不是所有人都与他同心。
荆南联军渡过长江,兵临江陵城下,慕容三藏也终于得知襄阳沦陷,襄阳水军遭受重创,舰船尽毁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