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崔信仁的心里是五味杂陈,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悲伤,是因为他们拥有相同的血脉。愤怒,一方面是源于他父亲死亡。当他知道自己的父亲死亡,他叔叔只说了一句安慰的话。你父亲死是因为一次意外。
对于他父亲的死,因为什么,崔信仁心里清楚。但人都死了……接下来他们还要生活,还需要灵丹。还要依靠那个家为他们遮风挡雨。鉴于此,他只能将心里话埋藏在心底。他怕说出来,叔叔震怒,将他们赶走。
那时他们的修为还停留在化液,不能自食其力。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源于这几十年来他叔叔是如何对待他们。自从离开圣城,他叔叔没有登过一次他们的家门,不知他们生活的怎样。最终却因为,贪心不足,走向灭亡。
除此,他心里还夹杂着不甘……担心和失望。
接下来……来人说得清楚,建丹城需要灵石。那么他作为一城之主需要缴纳应缴的灵石。
但崔信仁心里不这么想,来人说剩下的四五百礼送出城,说明高家人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
另一句的言下之意,过几天他们将来这里投奔你……
同时来人还说,崔家人有选择的自由,可以选择生活也可以选择报仇。这句话才是重点。他说的崔家人,已经将他们包括在内。
且亲自上门,当着他的面说相当于是在提醒。
既然你离开崔家,离开圣城,就已经作出选择。
除此他还说,夏家参与,另外几家也参与其中。
由此可见,那家做的事已经到达人神共愤的程度。
……
过了半个时辰,崔信仁才迈开步,返回屋里。
刚才他的举动已经引起家里人注意。
进门。
他儿子便问:“父亲,来者是谁?”
“夏家人。”
“我们与夏家素无来往。”
“二十多年前,我曾见过夏家主一面。”
“他这次来……”
崔信仁摇摇头说:“别问,过几天你就知道了。
另外你明天出门问问,找几间宅,容纳四五百人。”
“人从哪里来?”
“圣城。”
听此,话到这边,崔信仁的儿子又咽回。
……
再说崔信远。
回到家,他就关起门来思考。
之前他对圣城那家是满心的厌恶,满心的痛恨!鉴于此,当他知道,那一家灭亡的那一刻,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是伤心,还是高兴。
那一刻他表现出的是平静。因为他不想当着那位的面……表现出伤心,难过,或高兴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毕竟死的是他的亲人。因为这个原因,无论他表现出哪一种情感……那位看在眼里肯定会耻笑。
因为那位来自圣城……因为他来这里是有目的的……或许在见面之前,那位已经知道他的身份。知道他是崔家人故意在他面前说。鉴于此,崔信远了解始末便起身离开。
……
回到家,闭门思考,崔信远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朝之主。那么大的家族,说不在就不在了。虽然他心里记恨,但针对的是圣祖。属于冤有头,债有主,并不是针对所有的人。因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还是没有见过世面的小辈……因此跟他们没有关系。
与此同时,他对崔仲行的态度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以前是可怜他……甚至有些不理解他的行为。处在他的角度,为啥赖在宫里不走?后来听说他突破掌控,还为他高兴。
当初他没有将那件事当回事。认为崔家有三位掌控,那家势单力薄,根本不可能报仇。
认为崔仲行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终于得偿所愿!如今看来,他是心怀鬼胎,恶贯满盈。
正如那位所说,果真是天道昭彰,因果报应!
那家出了一位天骄,崔信豪竟然死在那位的手里。
三位掌控死了。
崔信凯和崔信明死了。
崔信武和崔信德下落不明……
难道是因为他们?
想到这,崔信远一下站起来,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那位不会平白无故的对他说那些话……既然他来自圣城,说那些话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要针对他们,直接杀上门。不针对他们,那么他此行的目的有何深意?
走到门口,崔信远看看树下阴影又返回屋里。
因为时辰不早了,在途中过一夜不如明天再去。
……
第二天,崔信远告诉家里人一声便赶去兴汉城。
过了一个多时辰,崔信远进入城主府。
见面,他喊了一声:“大哥。”
“你怎么来了?”
“我来是因为我听说……”
“我知道了。”
“……”
“走,进屋说。”
关上门,崔信仁就问:“告诉你的那位是谁?”
“不认识。”
“噢,我忘了。你几十年没有进圣城,怎么认得。”
“你是谁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