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已经四十岁了,无妻无子。
除了少数几个朋友之外,没有任何外交。
像他的这样的人是很罕见的。由于这片大陆天灾频繁,人们结婚生子的年龄大都较早。
毕竟,没有人能说得清自己会在哪一场天灾中骤然遇难,成为一抹短暂的划过这个时代的流星。
而繁衍下的后代,是无数平凡人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关于自己的唯一痕迹。
马克没有特别的爱好,也没有能够让人惊艳的专长,平日里沉默寡言,留给朋友的唯一印象就是憨厚老实。
即使是整座小镇被改成游戏,他们被外来者作为NPC以后,马克也仍然重复着他那一成不变的生活。像是无数镇中人的缩影。
命运的转折点是在一个傍晚来临的。
马克出去买菜,两素一荤——这是他以往的习惯了——然后遇到一个看上去极为年轻的青年向他问路。
青年的身上带着一股月桂的香气。语气温和有礼,态度礼貌疏离。
他始终无法记清这个青年的相貌,只隐约感觉,对方似乎有什么了不起的来历。
对方问的是,这个小镇里有没有旅馆一类的地方。
马克回忆了一番,说没有。
对方就又问,这里有什么地方可以售卖、回购一些物品。
马克想了想,还是说没有。
对方的表情很明显苦恼了起来。
马克于是就提议说,不如来他家暂住一段时间。
青年的眼睛亮了亮,问了一遍会不会给马克造成麻烦,得到否定的答案以后,便欣然同意。
走在路上,为了不使对方感到尴尬僵硬,马克主动朝他攀谈起来。
他为青年介绍小镇的一些标志性建筑物,为他介绍小镇的一些历史和趣事,偶尔也会提到自己的过往。
马克不太有讲故事的天赋。
他的讲述干巴巴的,又很枯燥无趣,还经常要停下来做一番回忆,顺着他的话想下去,得到的并不是一幅幅活灵活现的画面,而是一团杂乱的文字。
但青年一直很捧场地聆听,并时不时发表自己的疑问:“这种木质建筑是在什么时候流行起来的?”
“会不会有孩子在这么小的缝隙中卡住?”
“这种植物喜潮湿,那么下雨之后,是不是可以很容易找到?”
二者的问答持续了很久,久到马克带着他回到了自己的屋里,都还没有结束。
他问的问题大都细小琐碎,但又关键,需要马克仔细回想一番才能给出答案。
但对方的问话方式和语气中透露出来的浓厚兴趣,却又不会让人感到敷衍。
马克还是第一次体验到这种为人师、为人解答问题的快感,因此谈兴浓厚。
直到夜幕降临,他的肚子发出强烈的饥饿信号,需要做饭的时间点早已过去,才堪堪停止。
马克不好意思的表示自己需要先做晚饭,对方就顺势提出观摩一下他做晚饭的过程。
马克就边处理食材,边为青年解答一些疑惑,比如为什么这样处理食材?这种有哪几种处理方式?选择这种处理方式,会对最终食物的口味造成什么影响?
直到此时,在马克的印象当中,青年还似乎是一个好奇心浓重、很有想法和见地、却又和善温良的人。
但他们不可避免地提及了这所镇子的变化,以及彼此对这所镇子变化的想法。
也许是气氛正好,也许是对方身上有一种奇特的魔力。
马克大道苦水,把自己埋藏在沉默寡言外表之下的想法通通吐露了出来。
“从前虽然每隔几年都会有固定的天灾降临,但无论是修建避难设施,提前储存食物还是其他,总归能有应对办法。
——属于我们普通人自己能掌控的应对办法。”
“但自从这些外乡人来到我们镇子以后……”
马克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一开始他们几乎什么都不会,我们还可以勉强辖治得住。但是到了后面……
他们的力量速度都超出了常人的巅峰水平,做事却又随心所欲。很多时候,哪怕是给出足额的利益也不太能够驱使他们。”
“这样也还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