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们一出皇城便立刻炸了窝,你一句我一句的说了起来。
“那柳阳最高官职也不过是滁州知府而已,现在瞎猫碰上死耗子侥幸平定了东南叛乱,居然以白身受封了一个子爵,怕是千古也难闻的奇事!”
“你们可听到食禄一百石了?且不说封赏子爵是否合适,就说何时还有食禄的说法了?”
“没想到,柳阳如此年纪轻轻就被封爵,若是北上救灾有功,若是再被封爵,那岂不是可以比肩冠军候了?”
“慎言!咱们皇上乃是雄主,你们说话都小心点。”
李善长和刘伯温、汤和走在最后面,听着前面那些官员们的小声议论也都沉默不言,显得同样心事重重的。
过了一会,李善长先说道:“诚意伯,你食禄多少?”
刘伯温微微一笑,平静的说道:“食禄二百四十石。”
“皇上如此青睐柳阳,看来咱们是老了,是该给那些后辈们让让位子了。”汤和这时候也在旁边说道。
“信国公,你带领将帅府老兵去南方的时候见过柳阳是吧?能否说说此子印象如何?”李善长好奇的问道。
柳阳这个人他一直都在关注,从凤阳县到滁州,再从滁州到南昌府,虽然后来地方离得太远,但是这个人所做的事情他还是知道的。
汤和回忆了一下之前跟柳阳见面的情景,不由得笑着说道:“这小子有才,有能力,心中有百姓,懂礼仪却不迂腐,懂变通,若为忠臣则是大忠,若是奸臣也是大奸。不过我可以肯定的是,以后在咱们之间,必定有此子一席之地。”
咱们之间,自然指的不是人,而是地位,是官职,也是权利。
汤和这话的意思就是,柳阳以后在这大明朝堂之上,大明权利中枢的地方,必定是一方重臣!
这是很高的评价,甚至有些吹捧的意味,不过李善长和刘伯温自然知道汤和不是这样的人,那就说明柳阳真的是前途无量。
刘伯温之前在下面游历的时候也与柳阳见过一面,他也点了点头,说道:“此子未来可期,大明未来可期!可惜,他是皇上给太子准备的人,不然我这个老家伙还真的很期待与他同朝为官的时候。”
李善长此时心中已经掀起了滔天的波澜!
一个刘伯温,一个李善长,两个大明朝的重臣居然对柳阳有如此高的评价,若是传出去,只凭着这几句评价,哪怕柳阳不做官也能一辈子衣食无忧,走到哪里都会被封为座上贵宾!
“诚意伯,或许你的愿望会实现的。这次皇上让柳阳献计救灾,恐怕也有重新启用之意。”
“南方平叛的事情他做的也很好,这次皇上又给封了爵位,说明想让柳阳来这里为官了。”
李善长用脚在地上点了一下。
这里就是应天府,就是金陵,就是整个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