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唱的是当地民歌《乌兰哥哥》,是讲述草原上的一对恋人。因为战争,男方应征入伍打仗,女人苦苦等待恋人的故事。
胡思乐听得入迷,悠扬的歌声讲述着过去的凄美故事。
歌声很快停止,说书人抑扬顿挫地讲述着解放军在科尔沁地区英勇战敌的故事。
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好像人民子弟兵在草原上英勇的模样就在身边。
“伊胡塔战十分的激烈,在那个时候都是穿着草鞋,没有粮食,花了二十个小时从阜新转移到伊胡塔。趁着暗夜时分,一路奋勇前进。最终伊胡塔取得了胜利!”
村民们听得热血沸腾,村子里的老人们也有许多是当年的亲历者,历历在目。
有的参过军的老人早已泪流满面。
“说的好!”
故事说完村子里的人们鼓起掌来,说书人站起身对着村民们鞠躬。
“内蒙古是新中国最早解放的自治区,我们坚定地维护党的思想指示,坚定支持国家的方针政策!”
村子里的老革命白三子站起身说道。
“我们白家原是山东贫民,跟着党打仗时候打到这里,我腿残了打不了仗留在了这里。成家,生儿育女扎根在了这片土地上。”
白三子拿出来手帕擦了擦面上的泪水,继续说道:“现在国家在进步发展,日子在变好,王海那些娃儿跑去了南方。都是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气!我...”
白老爷子抽噎着说不下去,家人赶紧将老爷子扶着坐下来,连声安慰。
村里人也是一齐安慰,连说书人都是对着白三子道“老同志的精神叫我们这些后辈敬佩,您先别激动。咱们国家在不断地变好,这是好事情啊!”
白三子哽咽着点头,却是再也说不出话。
套古斯出来打圆场:“现在这样高兴的时候就应该好好听着节目,大家一起开开心心地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众人纷纷附和,白三子也平静了下来。接连两个节目都是关于过去的事情,老同志不免想起了当年的事情。
胡思乐心中对于老革命同志奋斗精神十分敬仰,现在是和平年代,没什么需要打仗的地方。
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就是他们这些人应该做的。
“来个好来宝《燕丹公主》。”
乌兰牧骑的好来宝十分动听,今天也只是一位拉着四胡的表演者。
四胡声响起,好来宝四胡的声音相对低调,不会喧宾夺主。
配合着好来宝慢慢地传入众人的耳朵。
套古斯命七十三点燃几根蜡烛替换原本即将燃烧殆尽的蜡烛。
不管夜已经黑到什么程度,并不能阻挡住村民们听好来宝的热情。
好来宝也是说书,是带着配乐以说唱的方式说书。
比起刚刚单纯地说书,这样的方式更能让人记忆深刻。
也不知道究竟过了多久,只记得蜡烛换了好几波。
等到乌兰牧骑的几位演员收拾起自己东西,村子里的人们这才缓过神来。
拿上自己的板凳回家。
等到胡思乐到旗里送货的时候,朝霞饭馆的老板娘拉着胡思乐开始唠嗑。
从老板娘那里胡思乐得知,老板娘的儿子在美国定居,还谈了个对象。
“也是国外的华人,一个大学的。”
原来老板娘的儿子是在那边上大学定居,胡思乐原以为是毕业了留在那里呢。
不过留在美国那边看起来应该是不会变的。
老板娘期盼着儿子能够在未来在那边找到好工作。
“听说资本主义国家的什么东西都是钱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