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杏花的分享欲望很旺盛,等胡思乐坐下就接着说起来。
“阿日亚现在生活据说也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相对比起来过得还是很辛苦的。”
白杏花喝了一口温水之后继续谈起来。
“阿拉善的风沙吹得我的皮都皱了起来,也不知道阿日亚在那边是怎么生活了这么多年的。”
胡思乐给两人点了一盘过油肉一盘醋熘小白菜。
布和在上菜之后便开始吃饭,狼吞虎咽的,一边嘴里还说着:“哎呀,总算吃上一顿正经饭了,火车上的伙食就是保证不饿死。”
白杏花也是饥肠辘辘,虽然没有像布和一样大口大口地吃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
“慢点吃,不要着急。”
胡思乐将两盘菜往两人面前推了推。
“呼和浩特真是个好地方,不愧是首府,这辈子去了一趟也算值了!”
北京那样的地方对于他们来讲有些遥远,那里是领袖在的地方。
远观即可的神圣所在,呼和浩特相对来说感觉更加的接地气一些。
对于呼和浩特的见闻,白杏花谈兴很浓,坐上班车快到家了还在说。
“哎呀,你咋这样唠叨。”
布和不耐烦地瞅了眼白杏花,之后又将头蒙住不出声。
白杏花没有理会布和的抱怨,转而自己接着和胡思乐分享。
今天的班车上人不多,都在听着白杏花讲在呼和浩特的见闻趣事,大家都很向往大城市的繁华。
就算不对那地方有着向往,听听趣事儿也是打发无聊旅途的好事情。
两人回到家里发现家里通了电都十分的惊喜,布和将电灯拉开之后,两人围着电灯看了好一会。
“快关了吧,电费也不便宜。”
白杏花将电灯又关掉,大白天的打开电灯可不就是浪费电嘛,白杏花不愿意做那种事情。
达来最近发现,好像新村的孩子们在近两年间好像突然间变得不那么的穷了。
前些年的时候,那对双胞胎兄弟可怜兮兮的样子他记忆犹新呢。
现在还是那户人家的孩子,还有七个在镇中学上学。
并且都是交了住宿费和伙食费的。
达来记得那是哈达家的,之前他在新村当知青那会,达来家里孩子就特别的多。
总是吃不饱饭,很多孩子连个衣裳都没有,光着屁股在村子里到处跑的。
这个夏天居然还有两个入学,加上之前就在村子里上学的几个,一个家庭一下子供七个上初中也是不容易的。
之前那两个双胞胎兄弟虽然考上了中专,到底还没有毕业,不能帮衬着家里面。
只能是家庭经济情况变好了许多。
达来在下课之后找到萨日。
“萨日老师,咱们要不去学生家里家访?”
萨日有些犹豫,不知道达来是什么意思。
“还记得那对双胞胎兄弟吧,他们的兄弟姐妹加起来一共有七个人在咱们学校。”
萨日手里的笔差点没握住,不确定地问达来:“你说啥?七个?”
这确实不少了,现在能将七个孩子全部送来上学的人家,想来经济情况还算乐观,并且比较的开明。
“这些学生有要辍学的吗?”
达来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