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从,都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有人举得高高的,以为是以水代酒,礼貌地敬了一下。
南庆仁笑了,他问大家:“细细品品,这水味道咋样?”
众人一头雾水,刚才以为随便喝一口,一入嘴就下肚了。
尝尝水的味道?水能有什么味道,没味道呗!
听南庆仁这么一说,大家以为杯里的水加了什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约而同地端起杯子又喝了一口。
“怎样?”南庆仁再问。
“没味道啊!”有人说。
“不如我家窖里的,有点儿土腥味儿。”另一个说。
“淡黄色的,颜色不对吧!”
“水太硬,不如山泉水。”
……
“怎样,赵月江?”南庆仁问。
“呃,我不会讲,但要说和新河村的山泉水相比较,那差远了。”
“好!说得好。停下来,今天咱们开会的议题就和水有关,咱们村啊,要通自来水了!”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南庆仁脸上堆满了笑容。
“自来水?”
……
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对,是自来水,人吃的清清的自来水,你们说这是好事不?”南庆仁再次确认。
他接着说:“同志们,咱们要通自来水了!是不是觉得很稀奇?嘿,我第一次看到这份文件的时候,也是一愣:自来水?那不是城里人才有的吗?咱这里山大沟深,祖祖辈辈都是吃山泉水过来的,哪里会想到今天我们也要通自来水了!
“我想大家应该听说过三年困难时期的那些往事,其中引洮工程就是其一。我省中部的定西、会宁等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资源极度匮乏成为限制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我省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提出了引洮河水到中部地区的设想,曾于1958年开工建设,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终因工程规模过大,国力民力不支被迫于1961年6月停建。
“几百年了,甚至上千年了,历史的车轮一直滚滚向前,可农村的发展总是滞后于城市发展的步伐,各方面都是这样,教育啊,经济啊,医疗啊等等……
“当然这是我国国情决定的,也是国家发展战略决定的,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是国情。
“提起我大中华,虽说地大物博,可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人均占有量少,这么一个经历了百年战争的农业国家,要养活十几亿人口何其艰难啊!
“一步一步来嘛,发展是要遵循历史规律的,一口吃不了大胖子。同志们,我说的意思呢,在咱这样落后的山村里能吃上便捷的自来水,国家真不容易!
“反正我是没想过,我爷爷还活着,他一听有这事,嘿,死活不相信!我说那行,你好好活着,等自来水通上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