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整整十八天时间,新河村所有的管网路线终于挖好了,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喜事。
从这以后,意味着新河村吃水工程最艰苦的一个环节终于告一段落了。
扔下铁锹,人们松了口气,回头看看纵横交错的水渠,在夕阳的辉映下,显得格外壮观。
似乎是为了寻找一件丢失了的宝贝,因为不知其具体位置,不得已才耗费这么大的力气挖了这么多的沟,可到头来什么也没挖到,倒是找到了新河村的魂——
不久的将来,自来水通了,在一米多的地底下日夜奔流,那是时代发展的脉搏,那是新河村的血脉,那是新河村人强劲的心跳,大地听到了,万物听到了,祖先的坟冢也听到了。
细水长流,却带着滔滔江水的呼唤,生生不息,这很像新河村的祖祖辈辈,在这片贫瘠偏远的黄土地上,一代代繁衍生息,一代代坚强地活着;
上善若水,它不仅养育了这里的人们,还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活着,平淡如水,活着,从善如流。
水渠挖完后,赵月江给王望农打了电话,他说,书记,我们村的工作全部结束了,如果有时间,请你们过来检查指导一下。
王望农说,知道了,各村的进度我一直跟南庆仁汇报呢,这两天他也提这事了,说新河村的工作应该是最先完成的,他想看看去。
当然还有的村子比你们更早完成,可在工程量上没法比,新河村是大村子,其它提前完成的才是十几户的小村子,自然不能相提并论。
两天后,南庆仁、王望农还有黄喜文三人来了新河村,他们是来检查工作的。
来时,已经十点多了,那天天晴得很好,阳光明媚,天上飘着些许白云,那云彩像一大团白色的飞絮,轻飘飘的,干净得很,似乎是从秀美的江南刚刚被风捎过来的。
从山顶上一路走下来,南庆仁几人看得一清二楚,眼前,纵横交错的水渠,挖得整整齐齐,似乎每一段都是用尺子量过的,很标准,沟底平整,干干净净。
看着这样的场景,南庆仁嘴角露出了满意的笑,他笑着说:“新河村人是什么样的性格,从这一段水渠里就能看得出来,他们淳朴善良、为人正直、热爱生活!”
“是啊,新河村人的确不错,庄风也好,热情好客,吃苦耐劳。一进村,看看这水渠,看看门前庭院,看看家家户户门匾上的那三个字‘耕读第’,就能感觉到他们的那份文化基因,是多么的纯朴和深厚啊!”
“可不是嘛!耕读传家,老先人总结得多好,时时刻刻提醒后人要一边种地一边读书,读书能做官,种地能养家,这种深厚的文化基因,从祖祖辈辈的血液里一直流淌到了现在,生生不息,让人肃然起敬!”
南庆仁停下来,双手背在身后,举目远眺,他在看新河村的山头,“山头平缓,视野开阔,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这以后通上水了,啥都方便,我都想搬到这里住了!”王望农笑着说。
“就是这路不好走,坑坑洼洼的,估计山路更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