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云山脉,灵舟船板上,此时一道空间裂缝形成,樊雨涵从中走了出来,检查了一圈在他们不在的这几天,有没有人发现隐形在洛云山脉上的灵舟。
看着天空之中时不时会划过的流光,再看了眼灵舟周围没有人以后樊雨涵点了点头。
他可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动手上,有这时间躺在船板上晒太阳不好吗?
此时楚嫣儿和苏欣雅也正好走出空间裂缝,看到此时正站在船头的樊雨涵。
楚嫣儿漫步走到樊雨涵的身边,陪着他欣赏着刚刚落山的夕阳。
唉,刚走出空间裂缝的樊宇看着站在船头的两人,摇头叹息了一声他感觉他就是多余的。
习惯就好了!~
黄山此时走到樊宇的身边安慰道,在你还没出生的时候我经常看到老爷夫人他们这样。
那为什么小时候,我没有看到父亲他们像这样欣赏落山的夕阳。
“看起来就像一对神仙眷侣一般,在夕阳的照射下樊宇看着站在船头的两人,给他的感觉就是这样,而他仿佛是一个多余的存在,感觉怎么也融入不到两人之中,仿佛他只是一个意外罢了!”
黄山挺明白樊宇此时的感觉,他以前经常在两人的背后看着他们如若无人的撒狗粮。
先秦时期,《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有座山,名叫天山,山上有很多金和玉,还有石青和雄黄。英水发源于天山,向西南流入汤谷。山中有一位神,他的形状像黄色的皮囊,红如火焰,长着六只脚、四只翅膀,脑袋部位浑沌一团,分不清面目,却会唱歌跳舞,它其实就是帝江 )[1]。
春秋,《左传·文公十八年》:“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嚚不友,是与比周。天下之民谓之浑敦。”
南齐《文选<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记载:“发参差于王子,传妙靡于帝江。”李周翰注:“天山有鸟,状赤如丹,是识歌舞,至于妙靡,名帝江[2]。”
晋代,《山海经图赞》:质则混沌,神则旁通。自然灵照,听不以聪。强为名,号曰(一做日惟、曰在)帝江[3]。
唐代,《酉阳杂俎·诺皋记上》:“天山有神,是名浑潡,状如橐而光,其光如火,六足重翼,无面目,是识(一曰嗜音)歌舞,实为帝江。”
清代,《校正》云:“江,读如鸿。此云帝江,犹言帝江氏子也[4]。”
现代《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14]。“
文化特色
艺术展
2020年10月1日—12月13日,浙江美术馆举行《山海新经——中华神话元典当代艺术展》,展出帝江等作品[11]。
“山海经”系列大型地景装置创作开幕短剧:帝江首窍
2021年10月18日,邱启敬推出“山海经”系列大型地景装置创作,展出帝江等雕塑[13]。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帝江有关的现代文学作品有:《帝尊》《帝江》《紫微神谭》《小圣江湖——千穹》《天神学院》[8]。
游戏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