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乡下的婚礼与城里的婚礼,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习俗,在于烟火气,人情味。
天还未亮,公鸡还未睁眼,林子里的鸟儿还未出来觅食。
整个王家沟就已经是灯火一片,村民穿好衣服后都纷纷涌向了郭氏小院。
孩童们最喜热闹,这时也不赖床了,起的晚了,糖果就没了。
因为今天,有一对新人要喜结连理。
而这对新人的身份很特殊,一个曾经是少林弟子,一个是寡妇。
但缘分就是这么奇妙,就像便便,感觉来了,挡也挡不住。
村里的那条主路上,王大海拿着乡下独有的大扫帚,在仔细的打扫着,身后的婆娘端着红脸盆泼水,寓意:泼水静街。
道路两侧的树上,王一帆正在帖“喜”字,身后的花姐端着一个狗盆大小的圆盆,里面是一团粘稠的浆糊,拿着刷子,一边刷浆糊一边“逼婚”:
“王一帆,咱俩啥时候结婚?”
“花姐,我给你朗诵一首诗吧?”
“俺就喜欢你这种有学问的人,你朗诵吧,俺听着!”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怪好听的,可惜俺不懂。”
“花姐,前几天,我找人算命了。
那个瞎子先生说我是个花心之人,有暴力倾向。
头有反骨,这辈子注定有大灾大难。
谁要是跟了我,这辈子算毁了。”
花姐愤怒了:
“你说的是那个瞎子李半仙吧?
前天俺也找他了,他当时可不是这么说的。
他说咱俩命相很合,是天生的一对,以后会有三儿两女,一辈子顺风顺水。
不行,俺咽不下这口气。
俺明天就把他的摊子掀了。
顺便把俺的五十元钱要过来。”
城里人的婚礼,仅限于同事和亲友,皮笑肉不笑的场面话,中规中矩,更像是一种走过场。
而乡下人的婚礼,往往是整个村子都来帮衬,凑热闹,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
只要你在家,不管你多忙,无论你的地位多显赫,都要来帮帮场子。
比如,此刻的王卫国,就在帮着王重羽布置洞房。
新刷的粉白墙壁,新打的双人床,大红的铺盖,大衣柜也是崭新的,梳妆台上的镜子里,人影绰绰。
看穿着打扮,行为举止,就有一股领导的王霸气势。
但此刻,却都在给王卫国打下手:
“孙镇长,把那个双胞胎贴纸帮忙递一下。”
“马书记,麻烦把气球绑起来,三个一组。”
“吴主任,胶水没了,去找一管。”
洞房外的院子里,更是热闹非凡。
在王重羽和陈汗青的强烈建议下,横亘在郭氏小院和王重羽小院中间的那道墙,轰然倒塌。
王重羽指着倒地的墙砖,鼓励李玄武同学道:
“只要你能用你的猪头把这地上的板砖全部砸成两半,铁头功自然大成。”
“师父,我现在感觉我不适合练这个……。”
墙推倒以后,两口还子说了,以后把郭氏当亲娘来孝顺。
郭氏很欣慰,身为人子的王卫国,脸上却是滚烫的。
合而为一的院子很大,很宽阔。
被重新铺整了一遍,焕然一新,当然了,作为家里的一分子,大黑的狗窝也扩成了小两居。
此刻的院子里,搭建好了五六个土灶台。
灶台里的干柴烈火噼里啪啦直响,烧的正旺,大锅里提前蒸煮油炸着美味佳肴。
大师傅围着白色的围裙,头戴高高的厨师帽,一只只肥硕的烧鸡从锅里捞出来放到盆里。
一条条炸的金黄的鲤鱼成标准的弓字行盛到盘子里。
刷洗碗筷,摘菜切菜,热情的村民们,一边说笑一边忙碌着。
王四虎和王二毛二人悄悄猫到那一盆烧鸡旁边,瞅准时机,扯下一只鸡腿就跑。
一会吃完后,又原路返回……。
院子里的西南角,是家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