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苏芸儿教两个孩子念书的角落,为了方便,特意安放了一条长凳。
坐在凳子上,苏芸儿给自己反手捶着腰,看着两个孩子在练习写今天教的新字。
这段日子,苏芸儿每日都教导孩子们学习《三字经》,教他们背诵,给他们讲典籍故事,并且习字,现在孩子们已经会写不少字了。
“等你们认的字更多些,娘就给你们文房四宝,给你们买字帖临摹。
为了文房四宝,为了能有字帖临摹,两个孩子更是下了功夫好好练习。
“苏娘子可在么?”
门口有人叫门。
听着像是文嬷嬷。
陈老太已经累到回屋睡觉去了,苏芸儿继续弓着大虾米似的身体,一步一挪地去开门。
一开门,就看到了文嬷嬷言笑晏晏地立在门口。
苏芸儿有些纳闷:“文嬷嬷怎么来了?”
看文嬷嬷这笑眯眯的样子,不像是孙婉清有什么不好的样子。
“苏娘子好,今日咱们来,是给苏娘子送年货的。”
“年货?什么年货?”
今天去看孙婉清的时候,没听说要给自己年货呀?
“马上就过年了,我们姑娘感念苏娘子几次出手相助,所以特意准备了好些货品,让我们给送来。”
将门开得更大些,果然就看到门口停了一辆马拉板车,上面满满当当的,堆得连车板都看不到了。
“这可是我们姑娘表达谢意的,苏娘子快快收下吧。”
苏芸儿略微思考,便猜到了其中缘由。
想来孙婉清是怕自己当面拒绝,所以没有直接告诉自己,而是在自己回来之后,才让人将这些东西,都装车送了来。
既然如此,苏芸儿倒不好拒绝了。
总不好让人家费力运来了,又给运回去,就显得有点儿不识好歹了。
“那就谢谢孙姑娘了。”苏芸儿笑着道了谢。
东西一趟趟地搬进院子里,苏芸儿心里默默感叹:“孙婉清这次送的东西,可值不少银子呢。”
有永宁城里出名的糕点蜜饯好几包,有在这朝代还不常见的蔬果干货,有牛羊鸡鸭鱼肉装了一大木箱,有鸡蛋整整一篮子,此外,还有什么酒水、孩童的玩具,甚至还有一套老人穿的款式和花色的衣料,足足在院子里堆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