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这地方看着像是新农村模范建设村啊。”陆无相忍不住感叹道,一旁的王小菘凑到了一旁的田垄之上,仔细瞧了瞧咧嘴笑了起来:“诶,上边种的是桑树,那边的湖里好像还有鱼。”
“这不就基塘农业吗?”她脱口而出道。
死去的中学地理知识突然开始攻击他们。
而陆无相直接触动DNA设置:“基塘农业是我国南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
“都说了,叫你不要什么东西都往DNA里乱刻啊!”王小菘说着轻轻地锤了他一拳。
“这里有点太安静了,难道红地瓜上的咨询不准确?这村子里今天没有安排游神活动吗?”邬瑶皱了皱眉,掏出手机又点进了之前分享时间安排的那个帖子再确认了一遍。
“没错啊,这不就是南羌村嘛。”陆无相伸手指了指手机屏幕上“南羌村”三个小字,又抬头看了看远处静悄悄的山村,脸上浮了几分困惑和迷茫。
“咱们该不会走错了吧?”他忍不住挠了挠头。
邬瑶想起之前在隧道上看到的“南芜隧道”几个字,再回忆了一下之前岔路口路牌上模糊的字迹,忽然觉得他们走错的可能性非常大。
“哎呀,来都来了,先进村去看看吧。肚子好饿,先找个地方吃个便饭吧。”王小菘指了指远处的鱼塘笑嘻嘻道:“他们养了这么多鱼,肯定很会做鱼吧?我听说闽州的鱼丸和鱼脍都可好吃了!”
邬瑶想了想,时间的确已经不早了,现在再原路返回赶去南羌村估计也赶不上游神活动了。这村子看起来规模颇大,与其说是山村,不如说是个小村镇了,里面应该也会有餐馆一类的小店,像王小菘说的去村子里吃了饭再直接回城,也是眼下最合适的选择了。
顺着大路朝前走去,路口尽头是一块不大不小的空地,村口还拉着红色的横幅,上面写着“建设新农村,受益每个人”、“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培育文明新风,构筑和谐农村”之类的标语,白色的大字是越看越红。
村子里的年味还是挺浓的,家家户户门口都贴着红色的对联和倒福,地上还残留着些没来得及扫掉的鞭炮纸碎屑,空气里飘着一股淡淡的柴火香,似乎是有人家已经开火了。
街上倒是没什么人,三人四处张望了一番,正想要看看能不能找个人打听打听哪里有吃饭的地方,回过头却被后方的人影吓了一大跳。
在他们身后不远处,一个中年男人警惕地看着他们。邬瑶正准备上前和他搭话,却见中年男人忽地朝后退了几步,转过身朝着村子的另一边匆匆跑开了。
“啥意思啊?”陆无相不解地挠了挠头。
王小菘摸了摸下巴推测道:“他可能是i人,社恐,可以理解。”
邬瑶摇摇头也懒得去深究,转身招呼着王小菘和陆无相继续往村子里走,去找地方吃饭。
谁知越往前越发现这村子里不知是排外还是怎么的,村民一看到他们这些外来人转身就跑,仔细看过去,邬瑶还发现他们跑走的方向好像都通往同一个方向。
这是去找管事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