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宇直接去了县城农业银行取钱,回来的路上,顺便在校门口的小饭馆解决了自己的午餐;没在外面停留,就直接回到周老师家。
看到周老师在家,董晓宇主动把这次预选考试的成绩告诉了周老师。
“好孩子,你真优秀,整个江城地区第一呀!我为你感到自豪。”周老师一脸自豪的,就像自己在工作中获得巨大成就般。
“以你这个成绩,正常发挥考申江交大没有任何问题的。”
董晓宇回来没过多久;董立明就提着行李过来了,他跟周老师打了个招呼;直接走向董晓宇,董晓宇立即接过董立明的行李包,直接放到自己房间的角落里。
又过了一会儿,徐晓英也来时,周老师已经回到自己房间。
徐晓英直接把准备好的借条递给了董晓宇;董晓宇接过借条也没看,直接拿着借条再次回到自己的房间,然后拿出早已准备好的700块钱递给了她。
“晓英,你清点一下,看我有没有数错。”
“你不会的,我就不用数了。”
“不行,钱要当面点清楚,先说断,后不乱,这也是我做事的原则。”
董晓宇一脸严肃,徐晓英看了一眼董晓宇,知道对方是严肃认真的,弱弱地说了一句:“好吧,我马上清点。”
事情办妥后,徐晓英和董立明两人一起走了。
董晓宇推上院门,准备回自己的房间休息一下,这时周老师走了过来,笑眯眯的看着董晓宇,“你这孩子,古道热肠呀!现在这个社会,像你这种人可不多见。”
“周伯,你老就爱夸我,我哪有那么好。”
董晓宇挠挠头,感觉有点不好意思。
于是简单地把徐晓英的情况,跟周老师说了一下,周老师听了徐晓英的事,觉得这女孩很不错,一个很有主见的女孩,而且她的性格很坚强。
周老师下午还要上班,两个人也没有过多交流,各自回房间里休息去了。
躺在床上,董晓宇的思绪万千,还有近两个月的时间就要高考了,除了语文和政治需要加倍努力,自己在学习上总体来说,还算轻松。
可是等自己去申江上大学,自行车组装这个事就要停下来,到时晓林表哥则要安排好,修理自行车只能是暂时的职业,干脆把他带到申江,去大城市见见世面。
董晓宇苦苦思索,现在自己手上资金不足,因为信息传递速度够慢,只要自己抓住机会贩卖一些紧俏或者时髦的产品,深圳已经被圈成特区,广州历来属于改革开放前沿地带。
等高考结束后,自己应该南下去广州或者深圳蛇口看一看,那是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地带;就像贩卖牛仔裤一样,华夏内地很多东西都奇缺,这两地应该不缺舶来品,新奇且时髦。
两天后,预选通过后的第一个周日,董立明找到董晓宇,“我父亲现在支持我复读,我把你打算借钱给我复读的事说了,我父亲很感动,我父亲说我既然自己一心想上大学,家里再难也要支持你。
而且我父亲还打算自己出门找亲戚去借钱来给我付复读费、租房费,我拦住父亲了,我知道我家亲戚都穷,100多块估计要去借好几家,而且我自己都快20岁了,应该有责任来承担这笔债务。
我总不能连徐晓英这个女生都不如吧,我说服我父亲,这笔钱由我自己向你借;我父亲说等秋收后尽快把钱还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