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训练,对未成年的孩子特别重要,董晓宇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注意对自己的养子朱天赐这孩子这方面的练习,会做的题,至少要用三种方法去解,特别做题的步骤,这也是长大后做事的流程,如果单说做事的流程,相信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
流程简单说就是做事的顺序,有输入~过程~输出,形成一个闭环,才是完整的做事流程,就像大家常说的有始有终,输入就是自己希望的结果或者叫我们的目的,输出就是得到我们需要的结果或者说满足我们的目的,打个比方,你想请别人给你购买外套,你首先要说出你的具体要求,如衣服的款式?规格/尺寸大小?颜色要求,需要数量/几件?什么时候要?要求什么品牌?你的预算是多少钱?
这样别人才能买到你想要的外套,你拿到外套,付钱,整个事情结束,这个结果就是输出;过程更加好理解,就是购买的行为,购买人员在哪一条街,在什么店铺购买,如何与店员议价,或者货比三家,以及采购人员如何知道这家店,如何到达这家店的,都是采购的过程。
工作中细化或者说分解做事的步骤很重要,这也能解释老师们要求你们解题时需要详细解题步骤是一个逻辑;最复杂的东西都经不起分解,思考问题的深度就是你能把问题分解到哪个层次。
就好比一架飞机有40万个零件组成,而有人总结说飞机的核心由三个部分组成,飞机的引擎,飞机的控制面板,飞机的起落架,其他的也重要,但不能与这三块相比;那飞机的起落架的又有哪些部件组成,再进一步分解,直到分解到单个零件,单个零件又有的原材料什么,是镍合金还是其他,直至分解到材料的构成。材料的金相组织。
董晓宇给几个在图书馆学习的上初中的孩子,讲解学习的方法,有目标没有达成目标的方法是虚的,有方法没有明确的目标是瞎的;董晓宇很清楚自己的养子未来肩负的太多,压力也很大,他和自己的儿子董翊寒,他们俩都没有自己的先知优势;董晓宇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没有与自己一样遇到奇迹的人。
董晓宇大伯董云龙的离世,让董大勇更加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刻,孩子们早早到图书馆自学,董大勇也早早过来,找一个角落安静的看着孩子们学习,董晓宇看到父亲这种状态,很担忧,通过这几年的相处,自己的儿子与他爷爷之间的感情越来越好,董翊寒觉得自己两个爷爷都非常疼爱自己,其他的孩子们也很懂事,休息时间都会陪董大勇说说话。
董晓宇实在没办法,只能找四姐董晓菊的儿子董学文,希望他大学一毕业就结婚,这让董学文瞠目结舌,自己才大二呢,不过自己小叔的话,他不敢不听,这是让他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找到合适的女孩;董学文自认为自己长相不错,家里条件不是他考虑的。
爷爷董大勇就说过,华夏国内没有自己董家配不上的女孩,董学文虽然知道爷爷是希望自己追喜欢的女孩时,不要顾虑太多,尤其不要太在乎对方家里的条件,可他自己心里还是清楚,虽然父母亲没告诉自己家里有多少钱,可自己母亲经营着很多家酒店,父亲汤超洋的茶叶厂效益都很好,小叔董晓宇的产业更是数不胜数。
在华夏国内,自己家在金钱方面应该不比任何人家差,但金钱不代表一切,整个华夏还是受儒家文化熏陶两千年,等级制度刻在华夏人的骨子里,那是血液里流淌的东西,不是几次新运动就能改变的;虽然报纸上都在提人人平等,作为大学生的董学文还是很清楚,报纸上提的那是一个美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