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瞧见他这样子心里也有数了,这年月谁家不是真有困难,谁会愿意把这些东西往外卖?
“这样吧,大哥,要不我说个数,你看行不行?”
“你这摊位上的东西,基本上都还不错。就这个白瓷大盘我觉得最好。”
“其他的我就一共给你一千块,那白瓷大盘我再单独给你一千五怎么样?”
加起来不就是两千五!!贾东旭一听何雨柱说的价格都要跳起来了。他们一个月的工资才多少,就买这些玩意就花掉将近三年的工资?!
那男人也愣住了,他知道自己家的东西都是真的,可也没想过能卖这么多钱。
“小兄弟,你说的是真的?这些东西你愿意给两千五?”
“对啊,就两千五,我现在就可以给你钱。”
那男人瞧着何雨柱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这才认真的看了看何雨柱。
何雨柱现在也不过二十左右,看着就是个毛头小伙子,那男人怎么能相信何雨柱能拿出这么多钱来。
“小兄弟,你别开玩笑了,你要不买就去别处看看。我是真的家里揭不开锅了,你要觉得好玩去其他地方吧。”
何雨柱见那男人不相信,把背着的背包打开了一角,“大哥,你看我真不是开玩笑的。”
那男人看了看那背包里的钱,这才相信何雨柱居然说的是真的。
他吞了吞口水,两千五百块啊,够自己家吃好久了。
贾东旭碰了碰何雨柱,这么多钱就这么给出去了,他生怕何雨柱看走了眼。
何雨柱给了贾东旭一个放心的眼神继续对那男人说:“大哥,钱我都带着,你把这几件东西都卖给我吧。”
男人左右看了看,咬了咬牙。
“行,我这就给你包起来。”
说着男人就将这些东西全部小心地包了起来。
何雨柱数了钱交给那男人,然后招呼贾东旭将这些东西收起来。
两人小心翼翼的抱着这些瓷器回了家。
何雨柱回家之后将这些东西全部放在了床底的柜子里面,这才松了口气。
现在要给这些东西找到能愿意给高价的人了。
何雨柱手里没有关系,便想到了袁青青。
袁青青家是开百货公司的,什么形形色色的人她都认识。何雨柱找到袁青青对她说自己想出手几件古玩,问她能不能想到办法。
要说起来这个年头,愿意给高价买这些东西的都是外国人。
其他的人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购买,可何雨柱是个爱国青年,怎么愿意将这些东西卖到外国人手里。
袁青青也找了好久,这才找到一个华侨想看看何雨柱手里的东西。
这华侨叫张准,是建国初期就去了新加坡的人,这时候回来祭祖。袁青青家里跟他也算是旧识。
知道张准本来就喜欢收藏这些东西,袁青青便将这事给张准说了。
约定好了时间,何雨柱带上之前在鬼市上买的东西来到了袁家。
张准此时已经有六十三岁了,他年轻的时候去新加坡白手起家挣下了一份家业。
现在年纪大了,老来就想回家看看。跟老朋友叙叙旧。
听说何雨柱手里有自己喜欢的收藏品便来了兴趣,赶紧让袁青青将人给带来瞧瞧。
何雨柱来的时候袁奶奶也在,见着何雨柱高兴得很。
“雨柱啊,快来,给你介绍一下,这是你张叔叔,现在在新加坡做大生意。就是他想看看你手里的东西。”
这事情袁奶奶是知道的,当时何雨柱让袁青青帮忙找人的时候袁青青便问过自己的奶奶。
也是凑巧这张准刚好回来拜访,当时袁奶奶就把这事提了出来。现在见着何雨柱了,袁奶奶赶紧介绍了起来。
何雨柱走到张准面前,客气地叫了声张叔叔。
张准笑着看着何雨柱,这年轻人生得浓眉大眼的,说话有礼有节。初次见面印象就还不错。
“小何是吧,我听说你手里有些东西想卖,正巧我也喜欢这些,这样吧,你先拿出来给我看看吧。”
何雨柱答了声好,然后从包里拿出了两件瓷器。家里还有几件但是他没全拿出来。
一来是带着不方便,二来是觉得要是这人靠谱的话再拿多的出来。
何雨柱将那两件瓷器拿了出来,稳稳地放在桌子上。
张准这才拿起其中一件看了起来,这两件瓷器虽然不如北宋定窑的大盘值钱,可也是前清时期的。
其中一件是松石绿的洋彩开光御制诗四季花卉图梅瓶,另一件是清雍正霁蓝釉双圈六字楷书杯一对。
这两件东西放以后的话卖出一千万也是正常的,现在何雨柱拿出来就想看看这张准到底识货不识货。
张准看着手里的梅瓶不住地点头,“小何,你可知道,这上面的诗是乾隆尚未登基,还是宝亲王时所作。”
“这松石绿的瓷器在乾隆时期也最是常见,因为乾隆帝一向就喜欢这些花里胡哨的。”
张准将梅瓶放在一边,又拿起了那对杯子看了看。
“这就是典型的雍正风格了,这霁字本就是雨过天晴的意思,所以这对杯子叫做霁蓝釉,你看这颜色像不像是雨过天晴后的深蓝色?”
何雨柱看着张准居然轻轻松松地就说出了这些东西的特点,明白这人是真的懂。
张准说的东西比他金手指介绍的还要详细,果然AI还是干不过人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