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总是躲在角落里看书,一天能看上好几个小时。
陈实十五岁的时候,他参加了县里的科举,成绩优异,被送到京城读书。
他在京城的书院里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然后,他参加了李玄道举办的科举,以出色的成绩被选为翰林院的首任院长。
当李玄道把翰林院的院长职位交给陈实时,陈实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跪在李玄道的面前,声音颤抖地说:“陛下,臣一定不负此重托,尽力服务大楚,使大楚的文化更加繁荣。”
李玄道看着陈实,心中满是期待。
他知道,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定能为大楚的文治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翰林院的成立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关注。
李玄道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他们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他们要选拔更多的翰林学士,要编写更多的书籍,要培育更多的才子。
翰林院的设立无疑是李玄道治国策略的一大里程碑。
然而,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翰林院需要才子,而这些才子需要通过各级科举选拔出来。
于是,李玄道命令全国范围内的州县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并且在每个科举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年举行京城的会试,然后再通过殿试选拔出最优秀的才子进入翰林院。
李玄道的命令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所有的州县都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科举考试。
这个消息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很多寒门书生都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纷纷投入到了备考科举的行列。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第一届科举考试的日子就到了。
全国的州县都挤满了来参加科举考试的书生,他们虔诚地祈祷,希望自己能在科举考试中一鸣惊人。
考试结束后,李玄道亲自阅卷。
他看到了许多优秀的文章,他感到非常满意。
最终,他选中了一些表现优秀的书生,让他们进入京城参加会试。
在他们中,有的人出身贫寒,有的人家境优越,但他们都有一样的梦想,那就是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
会试结束后,经过殿试的选拔,最终有十人脱颖而出,他们都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并被派到各个地方去做文化的传播者和宣传者。
看着他们年轻的面孔,李玄道心中充满了期待。
他知道,他们将是大楚未来的希望,他们将会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大楚的文化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
在此期间,李玄道并没有忽视军事事务。
他知道,一个国家的稳定不仅需要强大的文化,也需要强大的军事。
因此,他对军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革,提升了大楚的军事实力。
同时,他也没忘了大楚的边疆安全。
他派出了大批的军队去巩固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