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李玄道心中一紧,他隐隐感觉到,这件事情与科举改革有着莫大的关系,而真正的风暴,也许才刚刚开始。
这位被刺杀的秀才名叫赵明,是京城闻名的才子。
他的死让整个朝堂陷入了震惊,连韩大人也在第一时间前来向李玄道表达悲痛与愤怒。
韩大人显然是借此机会,为科举改革蓄势待发。
陛下,这一次的事故恐怕并非偶然。韩大人脸色严肃地向李玄道表示,这个赵明,聪明过人,德艺双全,本来是大有希望一举成名,然而现在,他却被人这样毒手刺杀,我等无不痛惋。
李玄道沉默了片刻,看向韩大人,韩大人,你的意思是...
韩大人平稳地回答道:陛下,或许我们真的需要反思一下现行的科举制度了。这样的一桩惨剧,实在令人无法接受。
朝堂上的气氛紧张起来,每个人都在等待着李玄道的回应。
李玄道心中明白,韩大人用赵明的死作为推动科举改革的借口,无疑是有备而来。他心中对科举改革的犹豫,以及秦尚文的调查结果,都让他在这一刻陷入了两难。
然而,李玄道并没有表露出太多的迷茫和犹豫,他深深地吸了口气,看向韩大人,韩大人,你说得不错。赵明之死,的确令人深感痛惋。对于科举制度的反思,我们当然不能掉以轻心。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因为一次痛惋的事故,就轻易地改变百年的制度。我希望大家能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不要轻易受到感情的影响。
韩大人微微皱眉,显然没有想到李玄道会给出这样的回答。然而,他也知道,现在并不是坚持己见的时候。
他微微一笑,表示尊重李玄道的意见。
会议结束后,李玄道立即找到秦尚文,对他说:赵明的死,有些蹊跷。你去查查,看看这背后是否有什么人在操纵。
秦尚文看着李玄道决绝的眼神,微微颔首,知道这一次的任务压力巨大。他深吸一口气,稳稳地说道:陛下,我一定会查明真相的。
就这样,在朝堂上的争论和赵明的死亡之下,一场科举改革的风波愈演愈烈,而李玄道和秦尚文也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朝堂上的风波似乎正在逐渐蔓延至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科举改革的论战被京城的各大书院、儒林士子热烈地讨论,赵明的死更是像一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李玄道和秦尚文在宫中的书房里密谈。
秦尚文双手紧握,沉声道:陛下,赵明的案件我已经查得差不多了。他在京城有许多敌人,但没有确凿的证据指向是谁杀了他。不过……
不过什么?李玄道眼中闪过一丝严厉,这个不过蕴含的信息让他的心脏瞬间提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