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大人微微一愣,他没有料到李玄道会如此直接地反驳他。他收敛了得意的笑意,朝着李玄道深深地行了一礼,是,陛下,臣知错了。
此次朝会的结果让韩大人始料未及,他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但他没有灰心,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他还有更多的策略可以用。
而李玄道和秦尚文则是深深地松了一口气。他们知道,只要掌握了主动权,就有可能阻止韩大人的计划。
然而,这场风暴还没有结束,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因为下一次的攻击,可能会来得更猛烈。
李玄道在龙椅上静静地看着韩大人离开朝堂,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担忧。
日复一日,韩大人的势力逐渐扩大,而李玄道的盟友却难以抵挡他的影响。
李玄道明白,他需要作出一些妥协,至少在表面上。
他决定假意答应韩大人的科举改革,以稳定朝局。
一日,朝堂之上,李玄道公开地对韩大人表示:“韩大人的提议,朕深感其中的精神,我们的科举制度确实需要一些改革。但改革不能草率,我们应该小步慢走,不可儿戏。”
韩大人听后满意地笑了,“陛下明察,韩某定会谨慎行事。”
从此,八股文科举改革的消息在京城中传播开来,一时间,人心惶惶,纷纷猜测这场改革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在韩大人的主导下,新的科举试题开始被设计和试验,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充满了紧张与期待。
韩大人开始组织一批学者和官员,负责制定新的考试大纲,他亲自主持了多次讨论会,每次都会深夜方才结束。
他们激烈地讨论,修订,然后再讨论。
烛光在书房中摇曳,映照出他们紧锣密鼓的工作场景。
一方面,韩大人开始对外宣扬八股文的优点,他声称这将帮助选拔更具有才能和道德的官员。
他的言辞热情洋溢,充满了信念,甚至连一些原本反对他的人,也开始对他的改革抱有期待。
李玄道则在一旁默默观察,他明白,他暂时无法改变这个局面。
他只能等待,等待合适的机会,才能重新掌控局势。
朝堂之上,云雾缭绕,未来如何,谁也说不准。
李玄道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场改革的风波,可能才刚刚开始。
得到许可后,韩大人便立刻以他的效率和决心着手实施科举改革。
他组建了一个由熟知经史子集、擅长文章骈偶的大儒组成的团队,负责制定新的科举试题。
不久,从讲习所到士子们都开始研习八股文,准备未来的科举考试。
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新制度的弊端也开始逐渐显现。
原先科举考试对知识的广泛测试被八股文的模式化取代,许多士子开始抱怨这种改变束缚了他们的思考,而且考试内容更偏重形式,而非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