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雀入大水为蛤
秦淮河畔,大报恩寺内。
夜凉如水,秋风瑟瑟,和尚觉尘不自觉地缩了缩脖子。夕月大典将至,紧接着又是中秋佳节,宫里面各种祈福法会自然少不了他们这个皇家寺院的参与,虽然已经是深夜,还是有些师兄们在忙忙碌碌地准备着,谁也没有注意到觉尘。
他急冲冲地往前走,完工的戏台高高耸立,据说这里刚刚死过人,阴气特别重,总感觉这里的风也要比其他地方冷一些,觉尘裹紧僧袍,脚下更快了些。
过了戏台就看见黑洞洞的大报恩塔,觉尘瞥了一眼塔顶,只见一轮暗月隐隐躲在塔尖之上。
他想起小时候被带进大报恩寺,就是在那座高塔之下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师父,也就是方丈智空,那温煦的笑容就如父亲一般,其实那时候他本已下了决心与家人一起赴死,能再次燃起活下去的希望都是因为那张笑脸。
亦或是说,那张笑脸给了他苟且偷生的借口,他心中烦乱,举起双手拍了拍自己光秃秃的脑门,继续前行。
大报恩寺依山而建,转过大报恩寺塔就可以看到黑黝黝的山体,远远如一群高大的鬼魅。觉尘还是笔直向前,那里有一条上山的石阶,沿阶而上,一会就到了一块平台,从这里分出两条岔路,一条通往一个名为“跃虎崖”崖壁,而觉尘今天走得是另一条上山的绝路。
他沿着路七转八转到了山腰附近,停下来往身后看了看,确认没有人跟随,便闪入一片树林,继续往这林子深处走了一段,来到一棵大国槐树下。
觉尘从怀中掏出火折子,轻轻一摇,便升起一团小火,他借着微弱的火光确认了一下记号,便把火折子熄灭,手脚并用攀上树干。
一会功夫,觉尘便从树上下来,这时他怀中鼓鼓囊囊,落到地上他顺手往僧袍中一掏,手上却是一只两眼放着红光的灰色信鸽,这种信鸽被称为“红血蓝”号称“鸽中之王”。
取下信鸽脚上的小铜环,铜环上面拴着一个小竹筒,打开竹筒取出里面的一张小纸条,再次点燃火折子一照,几个蝇头小楷映入眼帘,落款是一枚空印。
一眼扫完纸条,觉尘从怀里取出一支蘸过墨的细笔,又在后面添上了几个字,迅速地把纸条再次嵌入竹筒,将铜环套好,双手捧着那只信鸽向天空一扬,那红血蓝振翅一飞便隐没在黑夜里了。
他知道这张纸条将通过一个又一个联络点,不断地添加内容,最后到达那个人的手里。
做完这一切,他左右看了看,四下安静地连落叶的声音都听得到,他长出了一口气,停了一会便匆匆出了树林。
当觉尘长长的影子融入黑夜之后,大报恩寺塔塔基栏杆的阴影中走出一个老和尚来,他须发皆白,面目慈祥,好似一个降世的佛陀,此人正是方丈大师智空和尚。
智空口诵佛号,眼神中充满了悲悯,“痴儿……”
在礼部的架阁库,华钢听老友韩道说起“七宝阿育王塔”的来历,心中满是疑问。
“老韩,你这靠谱么?”,华钢撇了撇嘴巴继续说:“就算当年蒙元鞑子真从什么日落国带回一座七宝阿育王塔回来,你怎么知道就是大报恩寺塔上的那一座?”
“我可没说就是这一座,是你自己问我七宝阿育王塔嘛,我就想起了这桩轶事”,韩道憨憨一笑,仰头喝了一杯。
“你手里有没有图?”,韩道放下杯子想了想问。
“图我倒是找他们寺中僧人画了一张”,说着华钢从怀中掏出一卷图画。
韩道接过来,顺手就揣到怀中。
“这事可挺着急的,你赶紧帮我想想办法”,华钢身子前倾说道。
韩道不紧不慢地倒上酒,笑眯眯地说:“你又不是第一天认识我,天大的事情,喝完酒再说。”
华钢叹了口气,将自己的杯中酒饮尽。
“对了,我这还有个童谣想让你参详参详”,华钢放下杯子说。
“童谣?你说说看……”,韩道又将华钢的酒杯倒满。
“七宝塔,燕筑巢。木头官,带白帽。七宝塔,五个宝。舍利出,弥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