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一子心里明白,这世子生来肥胖,这一趟走了这么多路,有些不想动了。
“世子,你看,”余一子指着仪天殿旁的几株油松道:“这几颗松树传说还是金人入主中原时所种。”
“是吗,我只知道这里原来是金人皇帝的离宫,”朱高炽来了兴致,“不想还留有他们的遗迹。”
余一子又一指北边道:“老牙说的广寒殿就在前面琼华岛的万岁山上,忽必烈营建大都的皇城,这广寒殿是最早完工的。”
“所以他迁都北平之后到整个皇城落成之前都住在那里,”余一子看了一眼朱高炽,“传说忽必烈非常喜欢广寒殿,甚至都有点不想搬到新建的宫殿里去了。”
“忽必烈这么喜欢啊,”朱高炽激动起来,“走,我们去瞧瞧。”
余一子带着朱高炽绕过仪天殿,便看到一条白色玉带一般的长桥跨到前面另一个岛上,估摸着长有二百余尺。
“世子,那座就是琼华岛,”余一子转身对朱高炽说:“三座仙山中对应‘蓬莱’,传说‘琼华’乃琼树之花,生长于蓬莱仙岛之上,食之可以长生。”
朱高炽手搭凉棚望了望,果然见岛上奇松怪石,郁郁葱葱,期间又有亭台楼阁隐隐绰绰,虽然没有好好打理显出杂乱之象,他也不禁叹道:“果然有仙山的气象。”
“此岛金人时就有了,那时候就叫琼华岛,”余一子补充道:“忽必烈营建大都时,特意从昆山运来大量的玲珑石在岛上堆出了一座小山,将这山称作万寿山,后又改成万岁山。”
余一子用手一指万岁山的最高处的一座宫殿,“世子,那里就是广寒殿。”
朱高炽一看要爬山,心里有些畏惧,“还要爬山啊……”
余一子笑了笑,道:“这广寒殿,忽必烈可是花了大力气的,据说里面放着一口可贮酒三十余石的黑玉酒缸,名为‘渎山大玉海’。”
“三十余石?”朱高炽瞪大了眼睛。
余一子点点头,道:“传说忽必烈从金人手中得到一整块巨大的杂色墨玉,他找来能工巧匠将它琢成一个酒缸。”
余一子眉飞色舞地继续说:“工匠们又在酒缸的周身雕刻汹涌的大海,浪涛翻滚,气势磅礴,在海涛之中,又有海龙、海马、海犀、海猪、海鹿等十几种海兽,出没于重重浪花之中,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朱高炽听得入神,脱口道:“如此至宝,那是要去看看。”
“你们是说那个大瓮么,”老牙凑上来问:“黑色的,周围刻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
“老牙,你不会把它扔了吧?”朱高炽着急地问。
余一子转身看了一眼老牙,“我看到过,倒是还在广寒殿,就是大材小用了。”
老牙嘿嘿一笑,道:“我哪知道这是盛酒用的,这蒙古皇帝也真够阔绰的。”
正在这时,远处的浮桥上传来一阵吵嚷的声音。
朱高炽眉头微微一皱。
老牙急忙转身对身边的一名磨牙吩咐:“去看看出什么事儿了。”
不一会那人急匆匆地回来,拱手道:“会首,有两个人硬要闯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