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员外,既然如此,那我能走了么?”
“可以。”
“不过你最好仔细考虑我说的话,把配方转让给穆家。”
赵旉面色差到了极点。
这个让人作呕的声音,多听一句都是折磨。
今天的穆家,真是让自己大开眼界。
跟自己玩这套,找错人了。
回到皇宫。
赵旉立马找来赵鼎,让其下去调查一下,到底穆家在朝中的关系是谁。
如果可以,让御史台也参与进来,好好查一查。
闲下心来。
赵旉也感觉今天这事给自己提了醒。
对于一些不法商人,朝廷应该出台一个相应的政策。
否则没有势力的买卖家,肯定要被吞并。
就拿肥皂这块肥肉来说。
自己要是个普通人,肯定逃不脱被吞并的命运。
想到肥皂,现在已经爆火了。
近期应该扩大生产。
只有货源足够充足,才能应对各地客商前来进货。
连续几天时间。
在众多木匠打造下。
作坊里重新添加了大型模具。
从规模上看。
可以再增加个五百人。
这次赵旉算是拼了。
一边加工生产,一边重新扩建作坊。
招工告示一出。
各方穷苦人蜂拥而至。
连做饭的妇女都增加到了接近三十人。
同一时间。
临安城内不同街区,也都开设了专门售卖肥皂的店铺。
甚至为了照顾国事。
赵旉亲自在东宫派出人手坐镇作坊。
专门用来与各地客商谈判。
只要想来进货的,必须留下详细资料。
对于客商们的卖价,也做了严格规定。
除了距离较近的两浙路、两淮路以及江南东路以外。
其他诸路,肥皂卖价最高不能超过八十文。
临安所在的两浙路,不许超过六十五文。
一旦查出有私自定价者,日后不再供货。
愿意的就买。
不愿意的就走。
反正肥皂这种必需品,客源有的是。
起初商户们并不同意如此定价。
最后权衡利弊,也都纷纷妥协。
别看肥皂进价是四十五文,可架不住出货量大啊。
积少成多。
只要宣传的好。
还是能赚的盆满钵满。
只不过有些人表面同意。
暗地里打着小算盘。
只要出了临安,卖多少钱还不是自己说的算?
发现?
怎么发现?
作坊在临安,有些府、县远隔千里、数千里,拿什么发现?
结果他们想错了。
赵旉想的比他们还早。
直接在早朝上下达圣旨,传阅大宋各级衙门。
严格监视当地肥皂卖价。
一旦有超过规定者,严惩。
并且赵旉在圣旨上做出专门规定。
官家会不定期派人到各路暗访。
一旦哪一路没有执行规定。
各路级官员撤职查办。
“看来是时候执行下一步计划了。”
看着内库里不断增多的金银。
赵旉按捺住小小激动。
到目前为止。
单单肥皂创造出的价值,就可以在西夏购买三千匹战马了。
且每天都会有客商慕名而来。
金银源源不断流向国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