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凤家的信中除了日常的问候叮嘱,只说了一件事,那就是凤老夫人得知郑觅的婚期已定,怕郑夫人一人忙不过来,让凤三夫人过了端午就进京来给她帮忙。
郑夫人拿着信纸心中又是感动又是无奈。
她的长子都弱冠了,母亲还是把她当成未经世事的小姑娘,什么都不忘叮嘱交代,就怕她吃亏受苦。
还有,她刚跟夫君说不用二弟妹来京都帮忙,说的就是路途遥远,二弟妹不好抛家舍业,结果这下可好,庆安可比兴州更远哪。
三嫂来倒是没什么,她们自闺中开始就是好友。三嫂进门后两人也相处极好,而且母亲这么说了,定是已经跟三嫂她们商量好了的。
只是,夫君这边可如何交代?
真夫人是多虑了,也是怕定国公面上不好看,但定国公是谁?几十年如一日宠夫人的钢铁直男,自然不会在这上面有意见。
只要不给岳母家带去不好的影响,来的人还是与夫人关系最好的凤三夫人,又能帮夫人分担事务,他只有举双手赞同的。
但兴州那边也得去封信说一声就是了。
定国公府热热闹闹忙忙碌碌准备临近的端午节,还有迎接端午节后即将到来的凤三夫人。
宫里也热热闹闹。
宫里准备在端午节前一日举办宫宴,请的多是年轻的姑娘小姐,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是宫里准备给皇子们相看妃子呢。
当然也没忘了邀请了年轻的公子少爷,四公主是定亲了,但还有从前的八公主如今的柔安县主,还有九公主,都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了。
顺便相看着,说不定就有那好的。
再说,人多也热闹,宫里也需要这份热闹添添喜气。
惠妃揉了揉有些作痛的额角,问手底下的大宫女,“事情都安排下去了?”
宫女躬着身恭敬回禀:“回娘娘的话,事情都已经安排得差不多了。”
惠妃虽然是三十多的年纪了,一双清澈的眼眸依旧不输给年轻小姑娘。她点点头,赞许地看向宫女,“你是个稳妥的,事情交给你我也放心。”
“是,主子放心,奴婢们自当竭尽全力。”
宫女紫雪虽不赞同娘娘劳心劳力地举办这么个宫宴,但只要娘娘安排下来事,她们只需照办就是。
至于外面说,这宫宴是为几个皇子选妃的传言,也算不得是传言吧。
毕竟,皇子们真要选妃了,哪里用得上这般广撒鱼的方式。
要有能配得上皇子身份的家世,还得是家中嫡女,年纪又相当的,京都这么多人家也是数得出来的,那京都外的,也赶不上这次的宫宴哪。
就那么几个姑娘,宫里要打听还不容易,哪用得着这么大张旗鼓地办宫宴。
但主子们的心思,就不是他们这些当奴仆的能臆测的。
惠妃靠坐在贵妃榻上,淡淡吩咐身边的嬷嬷,“今日累了,再有上门的,就推了吧。”
顾嬷嬷忙躬身应下。
她明白娘娘指的是近些时日常常登门的那些嫔妃们,还有这两日不知怎么突然转了性的柔安县主。
惠妃倒也不觉得柔安县主难应付,只是嫌麻烦而已。
从前柔安县主还是八公主的时候,周才人还是丽贵妃在掌管六宫,八公主见了她们这些嫔妃,那是连个眼角子都舍不得给的,更别说问安了。
二皇子事件后,柔安县主闹了几日要见陛下,只是陛下不给她这个脸面。还以为她能消停一段时间呢,谁知道有一日她却来嘉宁宫求见,且姿态放得极低。
惠妃想着怎么也是陛下的血脉,就算如今贬为县主,她也还是住在宫里的,惠妃既然跟兰妃共同管理后宫,就得叫进来问问是有什么事,免得再闹到陛下那里去。
面是见了,只是留给惠妃的观感极差。
从前高傲的如同孔雀似的柔安县主,进了嘉宁宫后就掩面嘤嘤哭泣,问她是否是宫里人慢待了还是有其他难处,她也不说,就只是哭。
惠妃出资武将世家,自然看不得这做派。
据她所知,这柔安县主在宫里倒也没人能慢待得了。
宫人们捧高踩低倒是真的,只柔安县主可不是那等吃亏的性子,且从前身为八公主的余威犹在,伺候她的宫人们说不定还没转变过观念来,一时半会谁敢欺负了她。
至于难处,她自问也没有亏待她,或故意克扣欺辱她。
相反的,云乐康现在是县主的位份,但用度往往超出她的份例,就是她宫中瓷器等易碎品的消耗都比其他处多了不少,念在她一个小姑娘家,母兄出了那等事,心绪不好也是有的,她也没跟她多计较,睁只眼闭只眼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