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兄保守了。”另一位先生摸着胡子开口,“要是关淼四书五经的背诵默写不拖后腿,考试当天身康体健,下一次科举就可以让他下场了。不过我们都清楚,关淼目前的水准还达不到这篇文章的高度。”
“哎。”房先生赶紧打断,怕再说下去对学生不好,“那天的事你我都听说了,他也就是瞎猫碰到死耗子,这个题目刚好很对他的胃口,所以这篇文章肯定出自关淼之手。以往科举也有人拥有这样的好运气,这都是命。”
苏颂看向许先生,他喜游历,见识广,苏颂想听听他的高见。
许先生干咳一声,肃着面色说,“不能把一切成功都归结为运气,这只是人家曾经的准备今日刚好派上用场。
关家是干什么的大家都清楚,关淼身为家中继承人,不可能对此一无所知,他能写出来这篇文章就说明他平时没少跟着父辈干事。不是听说他还要去裴氏历练,这孩子是个心中有主意的。”
“老许你说得有理。”房先生也跟着附和,“看来多干事确实对做文章有好处。”
苏颂这才开口,“裴烟曾说,实践出真知,上阳村的村塾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带着孩子们下地种田、上山割猪草、送到饲养场喂猪……甚至会带到其他村子免费教同龄孩童识字。
他们虽还小,但所做文章不是纸上谈兵,堆砌华丽辞藻,他们的文章有内容、有生活,可践行。诸位先生要是不信,上阳村马上就要进行堂课考试了,诸位可前往参观。之后的安排我们再议。”
其他先生没说话,都在斟酌这件事的可行度,许先生又开口了。
他说,“我班里有两个上阳村的学子,写的文章确实比同龄读书人有东西。里面的见解虽说还比较稚嫩,但这只是因为他们年龄阅历不够,理解不到太深的层次,假以时日,绝对能有一番成就。”
诸位先生动摇了,因为那几篇文章他们也见过,本以为那几个学生只是天分好,但要是问题出在实践上,那他们要是广撒网,是不是也可以多培养几个优秀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