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聪明的抉择
消息就像炸弹的冲击波一样,快速扩散开来。
这些人分两类,一类是知道镜子来历的,一类是不知道的。
不知道来历的人,在寻找镜子的来历,传播着镜子的神奇的性质,还有高昂的价格。
而一类是知道镜子的来历,他们吃惊赵旭的能力。有的是心里想着怎么和赵旭加深来往,而一类人却是深深的忌惮,这忌惮的人中就有庞籍,曾公亮,包拯。
庞籍和曾公亮忌惮的是赵旭懂新火药,有强大的武力,现在又表现出这超强的赚钱能力,更要命的是他才12岁。给他几年时间,这孩子会成为什么妖孽?
而包拯的忌惮来的更加直接,因为他在赵旭家待过的一段时间,对赵旭的理解更深一层。别人对赵旭是对孩子的心思,而他把赵旭当一个同辈来看。
他不仅是忌惮,还怕,怕赵旭弄出翻天覆地的动静来。拼音,简体字这些已经够惊世骇俗了,在他家,发现新数术,画图,好多外面见都没有见过的东西。
如果赵旭在东京城,一切都可以掌控,弄不出什么大浪来。如果去了岭南,天知道会怎么样?到时候龙入大海,虎归山林,再无人掣肘。
不过,他也明白,美洲这件事情多么的重要。真如赵旭说的那样,粮食的种子,蔬菜的种子,还有商路,都是朝廷急需的。
他也想过,派另外的人去,但并不是说说的那么容易,第一,听赵旭说的几万里,船都要特制的。怎么个特制法,除了他自己知道,谁也不知道。
第二听了赵旭对粮食外形解释,虽然有大概的了解,但谁知道有没有出入?如果选错了,谁来承担后果?
第三,赵旭自己花钱,自己造船,朝廷方面的几乎没有阻力。但这事情如果朝廷来做的话,反对的人比比皆是。他们才不会管赵旭的行程对朝廷,对百姓来说是多么大的利益。
现在只希望,胡瑷能管住他的学生,把这学生教成忠义之士,成为社稷之福。
赵仁也收到消息,他表情非常的丰富。自己想把这小子打发到岭南,然后找个理由就让他在岭南待上几年,让自己女儿忘记他!
人还没有走呢,却弄下如此大事,20万缗啊,自己为一点钱想破脑袋,他只是弄一面镜子就能得到。
这样的人放到岭南是不是太浪费了,如果他到匠作监,或者是工部,会不会更有价值?
那女儿这里又该如何处理?悔婚么?还是对他们睁一眼闭一眼?不,让他去岭南,然后去美洲,这样的话应该好几年,到时候女儿就会忘记这小子了。
听到消息的还有从广州逃到东京城的辛柙陀罗,他听到贼军顺西江而下,攻下端州城,就带人离开广州,经过1月有余来到东京城。
来到东京城还没有几天,就听到有扑卖镜子的消息,开始只是狐疑,是不是那小子制作的,自己亲自上了高阳正店。
他看着比自己买的那面镜子更大,更清晰,看上去材质差不多,都是玻璃。
他现在心中满是疑问,是不是卖自己镜子的那个孩子做的?难道他也到东京城了么?派人找,一定要把他找到,这是难得的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