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穷的叮当响的百姓在城市没有生计,衍生出来的就是各种社会治安问题,这又需要大量官吏官员管理。进城活不下去的人,转头又到山上,于是又是满山盗匪。
留在农村的百姓,日子也不好过,但凡有个天灾,这些人首当其冲,朝廷怕民变,抽取中间的青壮入厢军。却有进无出,全成了军头,各地的府州长官的家仆,这何其可笑!”
包拯思索一下问道:“你认为怎么处理?”
赵旭:“根源在土地,让那些大地主让出土地,阻止兼并土地是不可能的,向这些大地主收税也是不可能的。每个朝代都如此,有高潮,必定有低谷!这是规律,谁能脱离?”
包拯没有想到赵旭居然洞若观火,比自己还要清楚,于是询问道:“你这样清楚,你一定有解决之道!你说说!”
赵旭自然不会说推翻了就好,他走几步然后说道:“其实也简单,就是兴工,拓地,筑路!”
包拯沉思好一会儿说道:“筑路这我知道,但为什么要上升到国策?还有兴工,兴什么工?拓地?往哪里拓,总不能兴兵作战吧?”
赵旭:“修路这事情要拉上国策,因为有句话叫要想富,先修路。修的路不是那种供两个人并行还要一个人要避到田里的路。而是最少4辆马车并排奔驰的驰道,连到县,连到乡,连到村。
有路才能把帝国各个角落的产品运输出去,换成钱!泰山你想一下,东京,京兆府的百姓能吃上岭南新鲜的桂圆,荔枝,而岭南也能用上中原便宜的物品!
这路网就像一张大网一样,把整个大正笼盖其中!自然这路网除物通天下,就是各部的军队能快速抵达目的地。
老实说,能想出强干弱枝的人不太把人命当回事,像这次岭南侬伺高作乱,从作乱,到调军镇压,居然要半年。本来是身上的小痱子,成了烂手烂脚的大伤疤,这算什么事情?”
赵旭忍不住吐槽起大正这糟糕透顶的道路来,顺便连制定军策的人也吐槽进去!
包拯很想反驳赵旭,孩子懂什么军事,可是他想到赵旭练的兵,几日作战,用极其微小的代价两次重创水匪,自己是没有资格说他,他只能轻声的嘱咐道:“这些话,我们私下说说就好,别和其他人这样说!会招来祸患的!”
赵旭知道包拯在维护他,于是小声解释道:“我也只是和岳父这样说说,我和别人说,别人会把我当傻子,或者直接当疯子!”
包拯:“路的事情,我明白了,那兴工呢?怎么说?”
赵旭:“兴工,其实是兴工业,比如岳父制作的压缩饼干,不仅可以做为军粮,也可以做为商品流通。制作的人工由几十上百人的工坊,直接做成上千人的工厂。
这样工厂赚到钱,工人拿薪水养家糊口,又给国家创造大量的利税。而且很多时候,赚到不仅是钱,而且还有社会效益。
比如这一千工人,背后就是1千个家庭,他们的温饱就有了保证,还有后面的贩子等等,这样就间接养活了上万人!”
包拯:“这个好像胡瑷他们说起过,原来你是源头啊!兴工,兴的制造商品的工,甚是有理!不过,军粮就是军粮,不能掺和其他的!”
赵旭点头说道:“不做压缩饼干的生意,其实有很多工厂可以造,比如过几日,我派人送下的碾米机,就可以成立工厂制造!还有那个饴糖也可以成立工厂制造!”
包拯想想也是,于是说道:“也好,拿你给我的黄金中的一部分来建造工厂,以后赚钱了,就可以建造更多的书院,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