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便有了这第二次烧制。
将原料预加工与配合料混合之后,在池窑内进行高温加热,最少要到一千四百度以上,使之形成均匀、无气泡,并且符合成型要求的液态玻璃。
水喝纯碱可以起到降低熔点的作用,但
如今,正在溶制阶段,这个过程主要难的是温度,温度达不到一切都白搭。
看着在池窑内渐渐烧制成型的液态玻璃,张泗松了一口气。
后方,谈玉堂与窦子琪已经看傻眼了。
“先生这是在烧什么?”
黄民也有些无奈,问他,他哪里知道?
村里就没几个能听得懂小泗那奇思妙想的,只是跟在后面鹦鹉学舌都十分困难。
“这是...”
谈玉堂微微走了两步,看了眼一旁已经造出来的堆在那里的玻璃球,伸手拿起一颗,看着上面那瑰丽的翠绿色,连带其捏在手上那晶莹的手感,顿时令他一惊。
“这是琉璃!海外的琉璃!”
“我们座师翰林侍读学士宁雅达的府上,就有这么一颗,听说是海外流入的,花了三百两银子买的!”
“没想到,先生竟能造出琉璃来,还有,这么多...”
谈玉堂人麻了!
他也算是个举人,去过省城临安,算是见多识广,也听说过海外经常有商人到来,将琉璃卖过来,价高的不可思议!
但没想到,在张泗这里,竟然是成堆在烧!
“什么?真的假的?”
窦子琪也傻眼了,接过谈玉堂手中的玻璃珠一捏一看,顿时是说不出来话!
张泗,到底是何方神圣?
“什么?三百两银子?”
黄民也惊了,周围的工人们也听傻了眼。
其实,玻璃珠是第一次烧制,很快就烧出来了,没怎么花功夫,张泗也很不重视,看了之后就随意丢弃在了这里。
工人们也不懂,还以为这玩意儿没什么价值,就连过来看热闹的黄民,也误以为这东西没什么用呢!
结果,到这位举人老爷嘴里,张口就是三百两银子!
妈耶,那这一筐琉璃珠,岂不是发达了?
顿时,众人是既欣喜,又钦佩的看着张泗,不愧是小泗先生,又是一次点石成金!
“快来人,将这些琉璃收好,怎么能随意丢在这,碰坏了怎么办?”
黄民连忙喊来人将琉璃珠给挪走,随即又一群人提心吊胆的看着池窑那边。
而经过一会的烧制,池窑中液态玻璃已然成型,张泗便指挥工人们将其一件件取出,开始退火,淬火。
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玻璃内的应力、分相或晶化,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
因为没有拉边机,也没有退火窑,最后出来的效果纯度其实一般,但看着这个状态,张泗已经十分满意了。
第一块块状玻璃,还有小型玻璃,以及吹出来的玻璃瓶。
块状玻璃可以做玻璃窗,往玻璃后面敷上锡铂,然后浇上水银,贴一层保护层就是镜子,效果完全吊打现在的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