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利的剃刀划过,割断一缕缕青丝,仿佛割掉了凡尘的牵挂。
乌黑的长发,掉落在地上,一团又一团,乌黑中夹着些许白发。
昏靠在椅背上,朱允炆闭着眼睛。
在他的脑袋上,一把锋利的剃刀,来回地刮。
为朱允炆剃光了头发,和尚溥洽又给房间里的几名太监剃头发。
蒙面人手拿着地图,在寝殿里找到了一个机关。
他旋转机关,墙边地板上一块石板打开,出现了一条密道。
蒙面人点燃了手中的火把,吩咐众人道:“你们背上陛下,下密道。”
房间里的太监都剃了光头,换上了僧衣,昏迷的朱允炆也穿上了僧袍。
一名扮成僧人的太监背起朱允炆,率先下了密道,其余人跟着下了密道。
“贫僧是僧录司的,官至左善世。许多人都认识贫僧,贫僧不能跟着陛下。”
溥洽和尚看向蒙面人,又道:“贫僧要留下来,你若信不过贫僧,你便杀了贫僧吧。”
蒙面人打量着溥洽,抱拳道:“大师高德,请您为陛下保密。此殿必须烧掉,还请大师马上离开。”
放走溥洽和尚,蒙面人点燃房间,带着火把下了密道,将密道口再次关上。
密道并不算很长,走了一段距离就来到了尽头。
再次打开一个机关,走上台阶,便到了另一座宫殿。
按照地图标示,这个宫殿应该是在西宫西边。
从宫殿中出来,四处已经没有了人影,大概都逃命去了。
回头看了一眼宫殿上的牌匾,这个宫殿名叫“九五飞龙殿”。
九五飞龙殿门前,有一处假山,规模庞大,山石林立。
带着身后的这些假僧人,蒙面人来到宫殿前一座高大的假山旁。
用力推开一块石头,假山上又打开了一扇石门,里面是一条密道。
众假僧人背着朱允炆,下了密道。
底下的密道很宽广,足够容纳马车通行,四面都是用石块砌的,很平整,像是一条古河道。
用手摸了摸石壁,石头上有水珠,很潮湿,附近可能有水源,或者直通地面。
沿着密道走了一段路,来到一座石门前,石门上刻着两字:水门。
蒙面人突然停了下来,背着皇帝朱允炆的太监与其他人跟着停了下来。
“我就送你们到这里了,火把给你们,”蒙面人将手里的火把递给其中的一个太监,“你们几个背着陛下,一直往前走,走到尽头,那里会有人接应你们。”
“那你呢?你不跟着我们出去吗……”
几名太监还想问话,却发现那蒙面人已经闪入黑暗中,消失在密道里。
……
离开西宫时,溥洽和尚遇到了几名匆匆赶来的太监。
那几名太监看到西宫着了火,便与溥洽一同离开了。
此时,一直阴沉的天空突然降下了瓢泼大雨。
豆大的雨点洒落下来,哗啦啦地雨水打在广场上,落在琉璃瓦上。
这一场大雨帮着灭火的燕军扑灭了皇宫中的余火。
夏天的雷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宫中着火,这是燕王朱棣入宫最好的理由。
他率领归附的几名大臣入宫,同手下燕军一起救火。
大雨过后,朱棣命令所有燕军从救火转向寻找皇帝朱允炆。
他心里很矛盾,既想找到朱允炆,又怕找到朱允炆。
如果他找到朱允炆,那他可以向众人展现他的大公无私,表明起兵靖难是按照祖训行事,目的是铲除奸臣,清君侧。
当然,他更希望朱允炆发生了意外,最后死于大火之中。那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理所当然地成为大明江山的新一任皇帝。